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能源技术创新如何破解地球资源短缺难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能源技术创新如何破解地球资源短缺难题?

引用
中国军网
14
来源
1.
http://www.81.cn/yw_208727/16331564.html
2.
https://m.163.com/dy/article/JMGV7GMN0519BAES.html?spss=dy_author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4-05/01/content_26070975.htm
4.
https://tech.gmw.cn/2024-10/18/content_37621757.htm
5.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6/12/nw.D110000renmrb_20240612_2-03.htm
6.
https://www.feishu.cn/content/new-energy-power-generation
7.
https://www.escn.com.cn/20241203/5177f46fdc434190a7c185fb3c7a00e4/c.html
8.
https://www.idcpc.org.cn/ldt/202404/t20240409_163696.html
9.
https://hao.yiche.com/wenzhang/92515241/
10.
https://www.constru.com.cn/index.php/lbd-2-11-10084
11.
http://www.cnnes.cc/anli/
12.
http://m.huangye88.com/sell/b23iraako3f83c.html
13.
https://news.iqilu.com/shandong/kejiaoshehui/20250117/5769194.shtml
14.
http://www.cass.cn/gjgdzk/202412/t20241225_5827033.shtml

2024年7月,三峡集团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主体工程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年底将实现投产发电。这一突破性项目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更预示着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

01

太阳能技术的新突破

“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的创新设计令人瞩目。两个高达200米的吸热塔被近3万块定日镜环绕,采光面积达80万平方米。这些特殊材料制成的定日镜反射效率高达94%,能够像向日葵追随太阳一样精准追踪阳光,将热量集中到吸热塔中加热熔盐。这种设计使得定日镜场地的光学效率提升约24%,大幅提高了太阳能利用效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电站不仅能在阳光充足时发电,还能通过熔盐储存多余热量,在夜间或阴天持续供电,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电力输出。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18亿千瓦时,相当于满足约6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3万吨。

02

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储能技术成为保障电网稳定的关键。在新疆克州,全球单体最大的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正在建设中,规模达300MW/1200MWh。该项目能够主动识别电网情况,精细调节电压和频率,为当地电网提供有力支撑。

在宁夏灵武市,全国首个百兆瓦级电力电子液冷共享储能项目已投入运行。该项目采用科华数能自主研发的S³液冷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年调峰能力可达8000万度以上,相当于10万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量。同时,该项目还能为电网提供事故备用、黑启动等多种辅助服务,有效缓解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消纳问题。

03

氢能技术的产业化突破

在氢能领域,江苏氢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成果令人瞩目。作为苏州青骐骥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氢骐科技专注于碱性电解水制氢电解槽双极板的研发与生产。其自主研发的复合镀表面处理技术和高精度机械加工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双极板镀层蓝点率(孔隙率)实现零突破。目前,公司年产能已达10万片,可满足300套1000m3/h电解槽的需求,成为该领域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

04

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造福本国,更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新动力。据统计,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帮助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海外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例如,中企在沙特建设的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项目预计35年内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亿吨;由中企和欧洲合作伙伴承建的丹麦巴莫森太阳能光伏园区每年将减少10.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05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新能源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光热储能电站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氢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仍需进一步降低成本,储能技术的效率和安全性仍有提升空间。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下降,新能源技术必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国将继续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深化国际合作,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正如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所言,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更为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