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数字化带你穿越千年感受丝绸之美|苏州新质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数字化带你穿越千年感受丝绸之美|苏州新质观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27A08JGR00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然趋势。

观势者明,析势者智,顺势者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走进区域重大战略覆盖的重点城市,寻找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熠熠生辉的亮点,开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深调研第三季活动——今年5月至8月,羊城晚报携手全国多家媒体开展新质生产力全国行,通过深调研报道为读者呈现科技创新潮涌,产业迭代风起,数智化动能澎湃的新质生产力“焕新”图景。

苏州是中国蚕桑丝绸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丝绸是传承千年的织造技艺,也是苏州的一张亮丽名片,体现着苏式美学的独特韵味,代表着苏州的城市精神及内涵。

走进苏州丝绸博物馆,你不仅能领略丝绸业的发展变迁,更能通过各种数字化技术领略丝绸文化之美。在丝绸保护、研究、开发运营过程中,苏州丝绸博物馆将手工技艺与数字技术融合,为千年丝绸焕发新的光彩。日前,羊城晚报“湾流澎湃——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深调研第3季”采访团队走进苏州丝绸博物馆,探寻丝绸之美如何以数赋能。

数字采集让传统纹式“入库”

就在2024年5月24日,苏州丝绸博物馆“丝绸纹样数据采集与应用推动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获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在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丝绸博物馆馆藏里有大量珍贵的古代丝绸文物,还有近代大量的丝绸样本,要让馆藏的这些文物和库房里的样本能够活化的话首先就是要开展数字采集工作,经过数字采集,馆藏的这些文物就变成了一个数据资源。钱兆悦介绍:“此外我们和社会创意机构及个人设计师进行合作,对这些我们的丝绸纹样和样本进行一个解构和二次创作,我们逐步通过这些工作把我们的数据资源转换为数字资产,通过国有企业和民营机构建立1+1+n的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把数字资产引入到社会不同领域成为数据要素,让它发挥新的价值。让我们的丝绸文化与市民产生更紧密的联系。”

据了解,苏州丝绸博物馆把馆藏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加工、挖掘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积极将转化丝绸纹样数据资源为数字资产,实现丝绸纹样全社会共享。目前,已完成222件/套馆藏文物和2212件丝绸纹样高清采集,累计容量3.75TB。探索与国有企业博古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的1+1+N授权合作模式,授权使用丝绸纹样数据26批次,为社会企业提供新型数据生产要素,形成了一批跨界联名产品和丝绸文创产品。

大模型赋能漳缎推出AI体验

正如钱兆悦所说,除了把数字采集工作常态化外,苏州丝绸博物馆还积极与互联网公司、设计师等社会力量开展跨界合作。2024年4月底,“漳缎:丝绸上的浮雕”在苏州丝绸博物馆现代馆开展,首次集中呈现苏州丝绸博物馆馆藏的近百件漳缎展品。

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展厅里,苏州漳缎AI体验十分显著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苏州丝绸博物馆积极开展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之一,苏州丝绸博物馆与百度文心大模型共同开发苏州漳缎AI创作模型,通过赛博织漳缎互动程序让丝绸文化焕新数字表达。“丝绸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获评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和首批江苏人文经济入库案例。

本次展览还与AI融合,观众可以在欣赏展览的同时,在展厅内和手机上共织苏州漳缎。百度文心大模型的基础模型学习了苏州丝绸博物馆珍藏的苏州漳缎数字纹样,如“湖色缠枝牡丹纹漳缎”“绿地金斜格小菊花纹漳绒”“玫红地四季花卉纹漳缎”“白地五湖四海纹漳缎”等,快速掌握了苏州漳缎的质地特点和色彩风格,开发了“苏州漳缎AI创作模型”。模型兼具整体复杂构图和局部细节刻画能力,绘制生成了三幅风格迥异、色彩丰富、具有立体感的“赛博漳缎”作品——“超感幻蝶图” “春鹊临枝图”“祥云流涌图”。这三件AI赛博漳缎作品将在互动程序中提供给大家共享共织。

“通过数字化的创新应用,带动我们博物馆从传统的展示教育以及科学研究、藏品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融入数字化工作中,通过数字化创新帮助我们国有专题博物馆实现转型。”在钱兆悦看来,数字化还能让博物馆里的文物不仅仅只在展柜里面和观众见面,它以更多的形态,以更为生动的方式进入生活中。


此外,在苏州丝绸博物馆文创商店,苏州丝绸纹样与中国探月工程吉祥物兔星星合体以国潮风吸引了消费者关注,身披四合如意云纹的龙年限定款兔星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力量。

一方面,苏州丝绸博物馆大力推进数字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在数字化大潮中,除了各种数字产品的创新外,还面临不可回避的挑战。钱兆悦认为,例如数字资产和数字版权的保护机制仍在不断进行探索与完善,营销和设计领域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也是当前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