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阳西法院一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阳西法院一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LozY2jVg6n.html

近日,阳江市阳西县人民法院报送的《姚某与梁某相邻关系纠纷调解案》入选多元解纷案例库。

笔者了解到,多元解纷案例库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由16家“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共建单位以及其他中央有关单位共同参与建设,主要收录各单位通过调解、仲裁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成功化解矛盾纠纷的典型案例。

今年1月22日,多元解纷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公众开放,供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调解组织和社会公众查询、使用、学习、研究。

社会公众可以登录网址访问多元解纷案例库(http://dyjfalk.court.gov.cn),已经注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用户还可以通过调解平台一键登录多元解纷案例库。

以下为“姚某与梁某相邻关系纠纷调解案”详细内容:

“庭所共建”机制化解田间邻里纠纷

关键词
民事 相邻关系纠纷 农作物被损害 “庭所共建”机制

基本案情
姚某与梁某是相邻耕地的农民,中间仅有一条田埂作为分界。姚某在自家耕地上种植生姜时不小心淹了梁某的部分五彩薯苗,两人因此发生争执。随后姚某发现自家数十根姜苗被连根拔起,怀疑是梁某所为,与之理论,但梁某拒不承认,于是姚某拿着被拔的姜苗到司法所要求主持公道。

处理方式方法
当地司法所和基层法院派出法庭、派出所建立“庭所共建”机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司法所邀请法庭共同开展纠纷调处工作。法庭派出调解经验丰富的法官现场参与调解,并开展一系列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一是梳理双方诉求。姚某要求梁某赔偿并进行道歉,而梁某则否认其实施了拔苗行为。

二是安抚双方情绪,进行释法说理。

三是背对背调解。为避免双方面对面调解可能引发的冲突,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分别与姚某和梁某进行沟通,减少双方情绪对立。

四是情理结合。在调解过程中,既讲法律也讲情理,通过情理结合的方式,劝导双方理性看待问题,认识到邻里和睦的重要性。

五是鼓励和解。在调解过程中,鼓励当事人通过和解解决问题,避免对簿公堂,影响邻里关系。

六是灵活把握调解节奏。在梁某不愿意承认拔苗行为,而姚某又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的情况下,通过情理推断和当事人态度及时调整调解策略,积极推动调解。

七是感情攻势。通过情感上的劝说,软化双方态度,促使他们达成和解。

八是注重解“心结”。在调解过程中,不仅解决表面问题,也注重保全双方面子,解开当事人“心结”,避免影响日后邻里之间的相处。

九是提出方案。提出具体的赔偿和解方案,使当事人有明确的方向和选择,从而更容易达成共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处理结果
经法庭与司法所联动调处,调解员引导梁某提出赔偿姚某200元的赔偿方案,姚某接受赔偿,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解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88条、第1165条

《中共阳西县委政法委员会、阳西县人民法院、阳西县公安局、阳西县司法局关于印发阳西县“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实施办法的通知》(西法〔2023〕50号)

解纷要旨
本案系田间邻里矛盾引发的相邻关系纠纷。在调解此类民间纠纷过程中,通过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联调联动,充分发挥“庭所共建”机制在化解基层纠纷方面的独特优势,由人民法庭发挥其专业优势,准确判断纠纷事实和法律责任,司法所调解员则考虑村民之间的纠纷往往“说不清道不明”,不执着于“铁证如山”,而是更加注重解“心结”,兼顾公正与邻里和谐,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农村社区和谐稳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