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许纪霖:鲁迅《祝福》发表100年后,我们该如何解读祥林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许纪霖:鲁迅《祝福》发表100年后,我们该如何解读祥林嫂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71474?commTag=true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首次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的《东方杂志》半月刊上,其中塑造了一个后来成为经典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在《祝福》发表100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解读祥林嫂呢?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当代语境中,"祥林嫂"一词常被误用为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爱唠叨、爱抱怨的人。然而,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绝非如此。她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是食物链的最底端,鲁迅对她充满了同情。

许纪霖教授重新阅读《祝福》后感慨颇深,他指出鲁迅用词非常准确。例如,在描写祥林嫂被婆家强行带走时,鲁迅用了一个"装"字,将祥林嫂比作货物,而非人。这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祥林嫂作为中国社会最底层女性所遭受的摧残。


电影《祝福》(1956)海报

更令人痛心的是,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并未得到周围人的同情。相反,人们对她冷漠、轻蔑,甚至拿她的故事来嘲笑她。祥林嫂只能不断地诉说,渴望获得一丝同情,却始终无法如愿。从这个角度来看,祥林嫂是一个真正值得我们同情和怜悯的对象。

许纪霖教授的解读提醒我们,不应简单地将"祥林嫂"视为一个贬义词,而应该深入理解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所展现的对底层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祝福》不仅是对一个个体悲剧的描绘,更是对整个社会冷漠与不公的控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