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王政源涉嫌非法荐股:入群费最高15万,投资者损失惨重
网红王政源涉嫌非法荐股:入群费最高15万,投资者损失惨重
近日,网红王政源因被曝以投资炒股为名收取粉丝巨额入群费用,并通过推荐股票致使多人巨额亏损,而引发广泛关注。作为顶着“京圈富少”“顶级富二代”标签的网络红人,王政源一再强调其“信息渠道可靠”,引导粉丝跟随其投资操作。结果,不少人血本无归,甚至有投资者组建维权群要求退款。据透露,其入群费用从3000元到15万元不等,而入群人数庞大,总金额高达2000万元以上。更为离奇的是,王政源所称的“内部消息”来源于一位神秘的“大哥”,但多次被证实失真,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案件迅速引发舆论热议,这不仅是一起涉及非法证券咨询的事件,更是一次对网红经济与法律边界的深刻拷问。
案件回顾
事件起因
2021年底,王政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股票相关信息吸引粉丝关注,并以“精准消息”吸引粉丝付费加入群聊。不同群聊的入群费用从3000元到15万元不等,王政源声称在群内分享股票投资建议和独家内幕消息。投资者刘峰透露,他先支付3000元加入了一个基础群,后又支付15万元进入“VIP核心群”,以期获取更优质的投资建议。然而,群内推荐的股票频频亏损,令投资者陷入巨额亏损。
资金流向与操作模式
据投资者刘峰与徐一诺反映,王政源推荐的股票多为市值较小的冷门股,他鼓励群友大量买入以拉升股价。然而,这种“自拉自涨”的模式最终以亏损告终。例如,某只股票因王政源在多个群内推荐而被大量买入,但在短暂上涨后迅速下跌,投资者普遍亏损数百万元。更有甚者,王政源在群内常以“内幕消息”引导投资者重仓,导致一些人投入千万资金却血本无归。
神秘“大哥”与虚假承诺
王政源多次提到其投资建议来源于一位与上市公司有密切联系的“大哥”。他甚至动员群友转账8888元“送豪车给大哥”以获取更精准的消息。然而,投资者从未见过这位“大哥”,且多次“内幕消息”被证伪。例如,2023年6月,王政源声称某公司当晚将发布利好消息,导致群友大举买入,结果消息并未兑现,投资者损失惨重。此外,他曾晒出与上市公司谈合作的合同照片,但被群友发现多次重复使用同一张照片,疑点重重。
投资者维权与退款风波
随着亏损扩大,不少投资者开始质疑王政源的行为,并要求退款。2023年,有140余人组建维权群向王政源追讨入群费,但多数人未能成功。即便王政源承诺卖车退款,最终兑现者寥寥无几。一些投资者已向证监会和警方报案,案件仍在调查中。
判决结果
目前,案件尚未进入法院判决阶段,但已有律师指出,王政源的行为涉嫌非法证券咨询和诈骗。根据《证券法》规定,证券投资咨询业务需取得相关从业资格证,而王政源显然不具备这一资质。如果群内收费行为涉及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则可能构成诈骗罪。此外,若入群费用被认定为违法所得,则需全额退还。
在法律处理建议上,律师建议投资者收集相关证据,包括聊天记录、转账截图等,向警方或证券监管部门举报。此外,投资者还可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要求王政源退回不当得利。
网友观点
事件曝光后,网友对此事的看法呈现两极化趋势:
支持维权的声音:
- “明明没有证券从业资格还敢收钱推荐股票,这就是诈骗!”
- “那些跟风投资的粉丝虽然有责任,但王政源明显是在割韭菜,应该严惩!”
- “虚构‘大哥’骗钱,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还涉嫌犯罪!”
批评投资者的声音:
- “投资有风险,凭什么亏了钱就怪别人?成年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 “入群费都15万了,说明这些人也不差钱,为什么要去相信一个网红?”
- “割韭菜和被割的都是一样的贪婪,怪不了别人。”
网友的讨论从法律层面延伸到道德层面,既有对王政源行为的谴责,也有对投资者盲目跟风的批评。
法律分析
非法证券咨询业务
根据《证券法》第122条规定,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需取得相关资质。王政源通过微信群推荐股票并收取费用的行为,已超出普通聊天的范畴,涉嫌非法从事证券咨询业务。诈骗罪
《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的核心在于虚构事实和非法占有。如果王政源虚构“大哥”的存在、编造内幕消息以诱导群友转账,则可能构成诈骗罪。此外,收取8888元所谓“送豪车”的行为也可能被认定为以欺骗手段非法获利。入群费的法律性质
如入群费用被认定为基于错误认识支付,且王政源存在虚假宣传或隐瞒事实,则可要求撤销合同并退还费用。即便支付属自愿,但若王政源的行为被认定违法,则入群费属于违法所得,同样需退还。
结语
王政源事件不仅暴露出部分网红利用粉丝经济牟利的乱象,也警示投资者在参与投资前需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在法律层面,此案需厘清网红推荐股票与证券咨询业务的界限,同时加强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更是一堂深刻的风险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