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千名诗人齐俯首,万首诗篇铸不朽——白帝城·瞿塘峡景区碑刻赏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千名诗人齐俯首,万首诗篇铸不朽——白帝城·瞿塘峡景区碑刻赏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3/08/39458109_1127735343.shtml

白帝城·瞿塘峡景区现存有从隋代以来的碑刻70余通,这些碑刻大都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白帝山川或为官夔州时留下的手迹,从诸多侧面反映了白帝城及夔州的历史人文情况,描绘了白帝城周围的独特风光,其中有不少难得的珍品。

东碑林

东碑林里重点推荐《凤凰碑》《竹叶碑》《康熙皇帝六言诗碑》三通碑刻。

凤凰碑

此碑布局别致,雕刻精细,富有深厚、朴实的民间艺术风格,碑面乌黑锃亮,光滑如镜,碑上镌刻了一株梧桐、一簇牡丹、一对凤凰,技艺十分精湛,梧桐高洁挺拔,凤凰气度高雅,牡丹雍容华贵,整体构思巧妙,当属工笔画中的艺术珍品。此碑又称“三王碑”:梧桐是树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凤凰是鸟中之王,梧桐树干笔直、枝繁叶茂,无论栽在哪里,都能撑起一片蓝天,坚守一方土地,梧桐引得凤凰来,凤凰与梧桐相互依恋、终生相随,“非梧桐不栖,非炼食不吃,非甘泉不饮”,百鸟朝凤,和谐吉祥,牡丹威武不屈、繁荣富贵。相传这通碑也叫“孔明碑”,以梧桐、凤凰、牡丹寓意诸葛亮的忠诚、智慧、才能。

对联碑

巫山峡锁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阵图。上联:“巫山峡”在这里泛指整个长江三峡,锁是封锁的意思,一个“锁”字高度概括了“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的雄伟气势,说明长江三峡是古代四川的要津咽喉。下联:白帝城以西约5km长江边有水八阵遗址,白帝城东北约10km的八阵村有旱八阵遗址,传说是当年诸葛亮练兵布阵,抵御东吴侵犯的地方,说明白帝城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上联写景,下联述史,一纵一横,十分贴切,相传,当年鲍超师爷写的是白帝城“临”八阵图,鲍超认为“排”更有气势,就改为排了。这一字之改也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这一字之改就可以看得出来,鲍超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毕竟跟随曾国藩多年,耳濡目染,受到一定的熏陶,再加上长期南征北战,见多识广,还是颇有见地的。

春霆鲍超跋

鲍超,(1828年—1886年),初字春亭,后改春霆,夔州安坪藕塘(今重庆奉节)人,清朝晚期湘军著名将领。行伍出身,曾国藩手下一名赫赫有名的武将,被慈禧太后封为一等子爵,人称鲍爵爷。鲍超一生参加过500场以上战役,受伤108余处,光绪十二年(1886年)逝世,谥号忠壮,夔州博物馆内复建有鲍公馆。

竹叶碑

远看修竹三根,是亭亭玉立的竹子,近看片片竹叶巧妙的组合成20个汉字,细读竟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按字面理解:我们无需感谢竹神的好意,它不过是一副竹叶画罢了,虽然它没有鲜嫩竹子的颜色,但是它是永远也不会凋零的,借助竹的不凋之意来赞颂具有高风亮节的君子风度的人,所以又叫《丹青正气图》,相传这是三国时期关羽关公所作,竹枝画旁还附有另一首诗:“异姓同胞远俗氛,明良遇合际风云;盘根错节难磨灭,千古英雄让此君”,这首诗高度赞扬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谊,也印证了竹枝画的这一传说,传说毕竟是传说,现在已经有资料证明,这通碑的作者是清光绪年间四川工匠曾崇德父子,当年游览白帝城,有感于刘关张三兄弟的结义之情,雕刻此碑,诗、书、画,刻于一体,实属艺术珍品。

康熙皇帝六言诗碑

这是康熙皇帝的亲笔御诗,现在被誉为“天下第一景诗”。大家都知道,开创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曾六下江南,游遍祖国很多名川大山,但是由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却没到过长江三峡。这首诗是当年康熙皇帝写后赠送给他的爱卿傅作楫的。傅作楫,据《奉节县志》记载,祖籍巫山,后随父迁居奉节,中举以后,曾任北京附近良乡县的县令,任县令期间,路遇康熙皇帝的内侍太监驰御马践踏百姓禾苗,当时傅作楫不畏权势,对太监处以刑杖,并扣押了御马。康熙皇帝知道此事以后,不但没有责怪傅作楫,反而认为他具有“御史风骨”,于是对他委以重任,连升三级,升到监察御史这个职位。傅作楫为官期间清政廉明,敢于直言进谏,与康熙皇帝结下深厚友谊,年老告老归休,回到奉节定居,临别之际,康熙皇帝写下这首诗赠送给傅作辑,一来是对他晚年生活的祝福,同时也是他自己对长江三峡的一种美好向往: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其实,这首诗并非康熙帝的大作,是康熙皇帝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寻张逸人山居》改动两字而成,原诗是这样写的: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这两字之改,也确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康熙皇帝心中傅作辑的家乡三峡确实很美:高山、峡谷、青山、白云,流水悠悠,林木森森,有桃源绝境之感。

西碑林

西碑林陈列碑刻20通,重点推荐《隋代金轮寺舍利塔下铭碑》《元代加号大成殿碑记》《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三通碑刻。

隋金轮寺舍利塔下铭碑

是目前全国仅存不多的隋舍利宝塔碑铭,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是隋文帝崇佛倡佛促进隋唐佛教发展的直接见证,是研究奉节地方历史沿革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加号大成碑

为元大德十一年(1307),成宗铁穆耳宣扬圣道,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派遣使臣到孔子故里,举行盛大的祭礼,并撰文命全国各地孔庙刊碑记录。元泰定四年(1327),夔州路总管府知事韩有邻拜谒大成殿,认为原先的碑刻太小,故于元天历二年(1329)亲自书写该碑,其书法结体方正,笔画劲健,显得飘逸秀丽。由于此碑石质较松,年代久远,碑面剥蚀较重。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布衣、菜根、诗书,三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布衣:是宣告人生返朴归真以及精神的天长地久;菜根香:指粗茶淡饭,不追求奢华的享受,“大味至淡、大道至简”;诗书滋味长:说的是对经典著作的阅读体味,乃永久的文化滋养。

三峡第一碑林--竹枝园

为了弘扬乡土文化,于1995年修建了融诗词,书法、绘画,园林建筑于一体的文化长廊,因碑上大部分是竹枝词,故名“竹枝园”。

竹枝词本是巴渝一带民间歌舞,当地居民常在闲暇庆典之日以歌伴舞,欢聚于村寨。民间艺术虽质朴而纯美,乡土气息浓郁,但语词直白而欠雅致。公元821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期间,深入民间,关注民风,发现当地一带的竹枝歌舞是很美的艺术形式,随后在以他为代表的诗人的努力下创作了竹枝词,竹枝词日渐由纯民歌形式的歌谣转为文人创作的典雅诗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被誉为“天下第一情诗”,诗中使用谐音双关,“晴”与“情”谐音。全诗以独白的口吻,唱出了在杨柳青青的春光里,一位初恋的船家姑娘对情郎的追问:东边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那么,你对我也是这样子的吗?也像这种飘忽不定的天气捉摸不透吗?你对我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情呢?船家姑娘情思柔婉,神韵自然,毫无做作之态,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期待都在诗中刻画出来了。

中国古代碑刻,在地面立石作为永久性纪念物或标记者,多称为碑;其上镌刻文字者,称为碑刻。一般还认为圜首且上小下大的是碣,竖长方形的是碑;但有些横长方形的刻石如开成石经等,或直接刻在山崖上的摩崖石刻等,也常归入碑刻一类。

瞿塘峡摩崖石刻

瞿塘峡摩崖题刻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南岸白盐山下的陡峭岩壁,均分布在海拔115—119米之间,位于三峡水利工程库区正常蓄水位175米以下。三峡大坝建成后,瞿塘峡壁题刻已经全部淹没。为了保护这一处珍贵文物,国家制定了“部分切割搬迁,部分复制、原地加固防护、异地复建”的总体方案,决定在距原址下游处700米左右,海拔182—190米的岩壁复制、安装重现全部题刻。13块碑刻中,除了“皇宋中兴圣德颂”、“夔门”、“瞿塘”、“马林诗碑”4块碑刻全部切割再镶嵌到复制区,其它9块碑刻由于面积过大,无法切割,只能采用“异地复制,原地加固防护”的办法进行原地保护,也就是说这几块碑仍在江水之中。

摩崖题刻共有自南宋至民国的题刻十三幅,绵延180余米,镌刻时间先后延续长达七百余年。所有题刻均为阴刻,篆、隶、行、楷等各种字体,内容涉及颂德、咏史、观景等,最著名的为南宋“皇宋中兴圣德颂”碑,高4.1米,长7.2米,南宋乾道七年(1171)刻,全文943字,内容为赞美南宋高宗皇帝“禅位”与孝宗的美德,即颂南宋之“中兴”、赞高宗之“圣德”。此外还保存有明景泰五年(1454年)著名诗人沈庆的《赋瞿塘上峡》和清代张伯翔的“瞿塘”、刘心源的“夔门”以及国民党原88师师长孙元良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等题刻。

爱国将领冯玉祥在瞿塘峡留下两块题刻:一是1939年出川抗日写下了'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的诗句刻在瞿塘峡壁,激励国人抗日。二是1946年5月29日,冯玉祥将军乘船途径奉节。目睹峡江石壁上历历大字,百感辛集,于是又提笔写下:“打出夔门去,驱逐小倭寇。我曾题此语,刻在崖上头。胜利还都日,此愿果已酬。仍需共争取,和平与自由。”瞿塘峡摩崖题刻表现出了书法的原有韵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又由于地处三峡要冲,给整个长江三峡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中国古代碑刻历经2000余年的发展变化,分布地域辽阔,形式多样,数量巨大,内容涉及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教育、科学、技术、民族等许多方面。中国古代碑刻的内容,在历代更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白帝城·瞿塘峡景区邀您共赏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