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赋能新农人创业?丰都这样做
金融如何赋能新农人创业?丰都这样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投身"三农"领域。然而,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资金短缺往往成为横亘在新农人面前的巨大障碍。但在丰都,却有一批新农人能够在创业途中稳步前行,他们获得了怎样的金融支持呢?
以丰都县武平镇坝周村的香葱种植基地为例,踏入这片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翠绿,仿佛大地被精心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绿绒毯。在这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于香葱之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据村民分享,以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家中的孩子和老人都难以照料。而如今,在家门口的基地工作,不仅能够获得收入,还能兼顾家庭,生活变得安稳又踏实。经过清洗和分选的香葱,源源不断运往市内外的各大农贸批发市场。而这一切繁荣的背后,财政与金融的支持功不可没。
从种植基地负责人皮国林处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基地建设总投资已超1000万元,其中财政累计投入达395万元。在2024年,基地还获得了"新农人贷"的纯信用贷款30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喷灌设施安装以及各类设备采购,极大推动了基地发展。
"新农人贷"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产品,其优势显著。相关机构会综合考量共富农场(新农人)的产值以及创业者个人的征信情况进行审核。只要通过审核拿到资质证明,银行就会为其提供信用贷款。而且,该贷款无需房产、车产等抵押物,贷款额度在5万-100万元之间,并且财政还会全额贴息。这一举措,为面临资金困境的新农人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他们的创业压力。
除了"新农人贷",财政在其他方面也有诸多支持。在2024年,财政拿出110万元奖补资金,为武平镇坝周村香葱种植基地购买了香葱价格保险。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这份保险如同坚实的后盾,增强了基地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让新农人在发展生产时更加安心。
皮国林通过"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了近千亩土地,使得基地设施日益完善,产业链也逐渐成熟,坝周村更是因此成为重庆小香葱产业第一村。
事实上,坝周村的成功只是丰都"三农"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丰都在"三农"领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方面,政策性农业保险得到高位推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新农人培育提升项目也在全力开展。目前,全县已构建起"1个县级公司+30个乡镇级公司+312个村级合作社"的三级强村矩阵,共富农场不断涌现,众多新农人在共富产业中积极作为。同时,丰都创新推出多个"新农人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已超5亿元,相关信用融资场景还入选了重庆政务信用应用十佳案例。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金融与财政支持对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财政与金融手段相结合,丰都县为新农人创业以及"三农"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