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详细、更清晰!全彩印《敦煌文献全集》已完成超百册
更详细、更清晰!全彩印《敦煌文献全集》已完成超百册
敦煌文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其整理和保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全彩印《敦煌文献全集》项目作为“十四五"规划中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已完成超百册内容。
典籍文献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典籍整理出版,是“十四五"规划中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规划,将整理出版300种中华典籍,组织《永乐大典》、敦煌文献等重点古籍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其中,全彩印《敦煌文献全集》已完成超百册。
敦煌文献,又称敦煌遗书,是指19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写本、印本和拓片等文献。据最新统计显示,其总数近7万件。目前这些文献分藏于中、英、法、俄、日等国的数十家收藏机构,一直缺乏完整的联合目录。全彩印《敦煌文献全集》已完成的百余册内容,包括敦煌研究院等甘肃11家单位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法国国家博物馆藏的敦煌文献。
由于相关技术条件限制,此前公开出版的敦煌文献主要是以黑白图录的方式进行刊布,全彩印《敦煌文献全集》旨在以高清全彩方式高水平集成刊布、高质量系统整理散藏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
敦煌文献对于历史、宗教、社会、地理、民族、语言文字、文学和天文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全彩印《敦煌文献全集》中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不只是展现敦煌文献的文本,也力图展现敦煌文献的文物特征。
国家图书馆藏有16000余件敦煌文献,以实物长度计算,为世界各机构最多,达3.46万米。以往相关书籍中在黑白图录中难以辨别的朱点、朱笔文字、淡墨字迹,以及因纸色晦暗而不能清晰显示的字迹,在新版图录中得到清晰呈现。
此外,敦煌文献残破、褶皱的地方经过修复后,也得以重现更多的文字信息,为文献的研究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依据。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在出版时,补充了卷轴的现存状态,并根据卷轴的特点实现了文献的接排,缩小呈现卷轴的全貌,能够实现像看原始文献同样的一种流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