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鱼缸深度改装手记:从功能优化到视觉美学的进阶之路
智能鱼缸深度改装手记:从功能优化到视觉美学的进阶之路
智能鱼缸的出现,让养鱼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也留有升级优化的空间。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探索,我以"水质优化-温度控制-视觉呈现"为改造主线,对这款智能鱼缸进行了系统性改装,最终实现了功能性与观赏性的双重突破。本文将详细拆解每个改造环节的技术细节与设计巧思。
一、立体过滤系统的重构与升级
1.1 原装过滤为什么要升级
- 为了实现更好的干湿分离
- 为了实现更便捷的滤材更换
- 为了更好的实现空气缸
1.2 增加DIY滴流盒套装
- 通过增加官方的滴流盒套装配件,让原本的五层过滤变成七层。
- 因为增加两层滴流盒后,会高出缸体(第四条有配套的解决方案),故此最上面两层是不会泡在水里的,这样实现了更好的干湿分离。
- 因为增加了这两层,高出了缸体,故此可以很方便的更换最上层的羊绒棉(我调整了滤材)
1.3 调整过滤素材
- 原有的滤材基于智能鱼缸的长时间免维护设计,我觉得有改进的方案,因为增加了上面的滴流盒,这样就让第一层滴滤在外面,更换第一层滴滤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 同时增加滴滤盒的第二层也是完全在水上的,故此这层做硝化细菌培养最合适不过了,故此这一层也是需要调整滤材的。
图1:改装后的全部滤材,标原字的就是原来的没动
图2:第一层过滤材料的细节
- 第一层羊绒棉+堵水克星+吸黄纸看着很夸张,实际上因为这个过滤器一格并不大,故此看上去结构很复杂,实际上比如羊绒棉一包估计够我用一年的,一片棉裁剪成适合这个过滤器用的,大概可以裁剪出来30-50片。我自己裁剪的,四片羊绒棉+2片堵水克星。
- 因为需要勤换,但每次用量很小,故此建议买超滤棉,就贵一点点,一张能裁剪几十片。
- 堵水克星是搭配羊绒使用,这个基本不用更换,但又没有卖太小的,故此买最便宜的即可。
- 如果想要空气缸,让缸内水质看着特别特别透亮,我现在尝试的是用吸黄纸,效果很直接,一次一张,勤换着点(这些都需要先改装加高滴流盒来实现,让第一层滴流盒漏出来)
- 300张也就十三元,够用一年的,这个效果真的很直接,我就是一折塞进去就行,想起来就用镊子夹出来或者手直接拽出来,在塞一张即可,不关水泵,不拆滴流盒,10秒搞定。
图3:吸黄纸的使用效果
- 这个不要买大号的,买小号的就足够足够用了,如果勤换一天一扔,如果不勤快就多层,想起来换就行。
1.4 升级后不得不做的配套升级
这个是官方的升级套件图,这里面暴露几个问题,第一这个高出来太突兀了,第二点就是挡板部分全都撤掉了,太落灰了,故此需要进行两步升级,第一就是加高鱼缸盖板,第二就是选择网上哪些3D打印的盖板进行覆盖。
图4:官方升级套件图
加高缸盖等后面第二章再说,这里先说解决滴流盒的盖板问题。
可以直接去抖音搜这个当贝鱼缸分体式滴流盒盖板,因为这个都是3D打印的,并不是官网的配件,故此没有办法提供链接,还得自己找找去。
这里也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每次更换最上面的过滤棉简直太方便的了,故此为了效果还是建议直接替换成羊绒棉,效果更直接,过滤更优秀。
二、空气动力学改造的温度控制艺术
看图找问题,这个是刚刚升级了缸盖,增加了百叶窗后,鱼缸的温度才开始一点点的回落,最高的时候鱼缸的温度都到了31摄氏度,现在增加了鱼缸增高百叶窗盖,温度才下降到27摄氏度-28摄氏度(依然偏高,没办法北方的冬天屋里实在是太热了,晚上都得开着新风机不开加热,不然睡觉燥热)
因为原装的设计让鱼缸的密封性变得太好了,故此鱼缸内的温度是远远高于室内温度的,再加上水泵的工作状态(红外测温枪测试大概在34摄氏度),导致鱼缸内水温过高。
所以为了解决缸内水温过高的问题,就不得不增高缸盖,采用创新设计的百叶窗式缸盖将传统平顶结构抬升5cm,这样增加了缸内的空气流动,让缸内的温度下降了3-4摄氏度。
这样改造后平视缸是看不到百叶窗透光的,比如下图是正对着缸拍照,是看不到缸内光的,拍照不刺眼。
这个跟上面的那个滴流盒盖板是一家的,个人的3D打印,所以没有链接,自己去找找吧
图5:升级后的缸盖效果
三、观赏效果更舒服的实现路径
讲真我一开始也不理解为什么很多雷鱼缸最上面要贴一层胶带,经过这一个月的摸索发现,这一层胶带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拍照效果更理想,因为不会有上面的顶光散射,另一方面也可以挡住水渍线,让缸看起来更完美。
这类贴纸我选择是最常规的,没有选择哪些花花绿绿的,以后有机会换个风格试试看。
这个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选最便宜的即可,一卷根本用不完。
图6:贴纸的效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