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票拟与批红:明朝内阁制度的演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票拟与批红:明朝内阁制度的演变

引用
简书
1.
https://www.jianshu.com/p/80ef7b4bc22a

明朝宣宗时期,文官集团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内阁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票拟”制度应运而生。

所谓票拟,就是内阁成员对各种奏章所奏事项的处理意见,将意见附在奏章上,供皇帝决策参考。

这一制度的出现是必然的,朱瞻基可没有他太爷爷朱元璋和爷爷朱棣那样旺盛的精力和敬业的精神,自己忙不过来,就安排内阁成员代为阅览奏章,并提出处理意见,这样他就会轻松很多,别忘了他还有一项特殊爱好。

给内阁票拟权,只是为了有力调动内阁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更加努力干活。

别忘了,你只有建议权,没有最终的决定权,纵使你妙笔生花,提出的意见合理、完美、可操作到极致,如果皇帝不同意,一切都归零。

只有经过皇帝批示后,票拟的意见方可实施,由于皇帝批示用的是红笔,所以这项权力被称为“批红”。

至此,皇帝的权力被正式分成“票拟”和“批红”两大部分,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想到,仅仅不到三十年,他所苦心设计的政治制度,就这么被轻易改动了。

此后的明朝二百多年历史中,“票拟”的权力一直稳稳地被内阁大学士们操控着,而“批红”的权力却逐渐被登上大明政治舞台的太监们所占据。

这都源自于朱瞻基做的一件错事,他也不过是想搞点扫盲事业,教那些出身社会底层的文盲太监们读点书、识点字,未曾想却给大明王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本文原文来自简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