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琴童,乐器学习之路怎么走?
家有琴童,乐器学习之路怎么走?
随着90后逐渐成为家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让孩子学习乐器,无论是古筝、钢琴、小提琴、琵琶还是单簧管等。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家长更注重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不再过分追求炫技复杂的高难度演奏技法,而是将重点放在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上。本文将从手指机能、音感培养、和声理论以及耐心等方面,为家长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手指机能
即使不追求高难度曲目,基础的手指练习仍然很重要。一些现代的优美的流行的乐曲,通常要求水平5级左右,因此学习一些传统的古典的曲子对于小朋友的手指力量和灵活性很有好处。
选择孩子喜欢的流行曲目进行练习,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锻炼手指机能。在这方面,家长和老师需要做好沟通。
音感培养
通过听歌、听音乐片段,尝试让孩子辨别音高、节奏和旋律。
鼓励孩子唱出他们正在学习的曲目,这有助于建立音感,并加强记忆。
鼓励孩子尝试根据听到的旋律迅速翻译成音符并即兴演奏,这不仅可以锻炼音感,还能培养创造力,而不是简单的从网上找个谱子去一行一行看着弹。
和声理论
通过简单的和弦示例,向孩子解释和弦的构成和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让孩子尝试为简单的旋律添加和弦伴奏,逐渐理解左右手的配合,增加趣味性。
选择一些简单的歌曲或曲目,和孩子一起分析它们的和声结构。
足够有耐心
及时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尤其很多家长容易焦虑,就觉得平日里看不到进步、陪练很费心,但是如果你拉长为年来看,还是进步不小。
营造一个支持和鼓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学习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比如孩子弹一首舞曲,家长可以跟唱边上伴舞。甚至,家长也可以学习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或乐器,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
除了乐器演奏外,还可以带孩子接触一些音乐会,鼓励小朋友自我创作歌曲,参加一些演出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展示孩子的学习成果,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增加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