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球科研脉动》联动自然指数,一探中国科研影响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球科研脉动》联动自然指数,一探中国科研影响力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9A041U200

在本系列博客中,我们将探讨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近期发布的《全球科研脉动》报告中的亮点,探讨中国作为全球科研产出主导力量的崛起。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自然指数如何与《全球科研脉动》一起,凸显中国对高质量研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本文特邀自然指数主编 Simon Baker 发表其独特见解。

中国对高影响力研究的贡献越来越大

对编辑而言,中国在全球科研产出中的崛起与编辑的关系日益密切。无论您是在考虑如何扩大您期刊的潜在作者库,还是在考虑如何使您的编辑委员会多样化,我们近期发布的《全球科研脉动》报告都能为您提供宝贵的见解。报告探讨了多项指标,表明中国的科研质量不断提升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

报告参考的资源之一是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该数据库追踪作者在一系列自然科学和健康科学期刊中的发文贡献。据“2024自然指数科研领导者榜单”(Nature Index 2024 Research Leaders)——此前名为“年度榜单”(Annual Tables)显示,2024年全球排名前十的机构有七所来自中国。

Simon Baker 指出:“中国对收录期刊的研究贡献持续增长。”《全球科研脉动》报告显示,中国有相当大比例的研究成果进入了高引用量文章的前10%,与美国及其他高科研产出国家的情况非常接近。

2024自然指数数据显示,中国在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物理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居全球领先地位,在生命科学和健康科学领域位居第二。这一骄人成绩表明,中国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可与其他研究密集型国家相媲美。事实上,《全球科研脉动》报告分析发现,即使在中国研究成果较少的学科中,中国对高影响力论文的贡献(基于引用率)也与其他研究密集型国家不相上下。以临床、临床前研究和健康科学为例,在前10%高被引文章中,中国的文章数量虽不足 14000 篇,但在国家总科研产出中占比(下图)却与美国和其他国家接近。

科研投入推动创新

Simon Baker 将中国的成就归功于其在研发方面的大量投入。截至 2019 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占全球的 22%,仅次于美国。Simon Baker 评论说:“我认为,我们正在看到中国多年来集中研发投入的成果。在建立产业化的科研机构集群方面也取得了不少喜人的进展,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这也是我们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增刊中探讨过的问题。

除基础设施外,中国 2021-2025年的“十四五”规划强调了技术创新的目标,计划在网络通信、能源、制药、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国家实验室。中国对于创建强大创新体系的投入,使其作为科研领军者的声誉日益提高。

吸纳全球科研文化

中国对科研质量的承诺不仅限于科研投入。中国的人才计划旨在吸引在国外学习或工作过的中国研究人员回国。他们的任务是建立具有国际文化的研究机构,这反映了中国向西方标准对齐的目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到中国,这有助于中国采用的标准与世界领先研究机构的标准接轨。“中国一直在努力吸引研究人员回国,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在欧洲或北美的一流大学学习或工作过。这自然会促进中国的高质量科研产出。”Simon 说。

政策改革助推科研质量

自 2018 年以来中国已发布了数十项与科研诚信相关的政策,包括2020年发布的两项重要的部级指导方针,以促进更健康的科研和评估文化。“中国科研时常面临审查的一个领域就是科研诚信”,Simon 说,“有人担心以前鼓励发表大量论文的做法存在问题。因此,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些激励机制,并公布被认为质量较低的期刊预警名单。”

与世界领先的研究人员合作

对于编辑来说,确定领先的研究人员至关重要,在这方面,自然指数是一个宝贵的资源。

Simon Baker 解释说:“有一些中国机构在自然指数中的排名上升很快。《全球科研脉动》报告中提到的一个例子是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是2019 年至2020年自然指数中增长最快的年轻大学。成立仅 13 年的南科大,凭借快速投资、国际合作以及对吸引卓越科研人才的重视,已经跃升至全球第 41 位。”Simon Baker 说,“这足以让你大致了解中国的科研质量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提升得有多快。”

在《全球科研脉动》中,我们还介绍了中国科学院(CAS)。中国科学院是一个由 110 多家科研院所、学部和高等教育体系组成的综合学术网络,拥有约 5.6 万名专业研究人员,其中 2.28 万名为研究教授或副教授。在 2024 年自然指数中,中国科学院独占鳌头,其研究成果是排名第二的哈佛大学的两倍多。

《全球科研脉动》中提到的其他资源包括:

  • 九校联盟(C9):中国的精英大学联盟,相当于美国的常春藤联盟。中国在汤森路透索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一直有20%以上来自C9大学,这部分论文的被引次数则占全国总数的30%。
  • 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科睿唯安的报告列出了在各自领域具有重大且广泛影响力的研究人员。在 2023 年的报告中,中国大陆的高被引研究人员数量仅次于美国,自 2018 年以来,中国大陆的高被引研究人员比例增加了一倍多。

结论

当编辑们在快速发展的研究环境中探索前行时,自然指数和《全球科研脉动》报告为编辑们提供了重要的洞察数据,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科研格局,并为精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Simon Baker 说:“毫无疑问,中国的科研质量有所提升,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全球科研脉动:中国》是我们探索出版格局变化的系列报告之一,我们也为编辑群体群提供更多洞察和工具,帮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多元化科研环境中做出明智决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