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投资苹果案例:5个选股标准解析
段永平投资苹果案例:5个选股标准解析
本文通过分析段永平投资苹果的案例,总结了5个可量化的选股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指标,还涵盖了对生意模式和管理层的深入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选股框架。
背景
2011年,段永平开始逐步买入苹果;2016年,巴菲特开始投资苹果(他和助手托德用自己评价企业方法在美股反复测试,找到苹果在内的3-5家公司);2018年,巴菲特想听听段永平的建议,于是段永平分享了自己的理解;2022年,巴菲特向芒格和比尔盖茨介绍,段永平告诉他苹果的商业模式比可乐好。
这种经典案例很值得分析,段永平对苹果的看法可以分为生意和财务估值两个方面,对应5个量化指标。
生意方面
段永平在电子行业沉淀了20年后,对苹果做了6个方面的判断:
对的生意(right business):苹果身处高度竞争的电子行业,但是用20年的积累迭代,打造自己的差异化产品,能持续产生净现金,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对应指标:毛利率、自由现金回报率、净资产的现金含量(家底里有多少比例现金)
对的人(right people):之前误判了乔布斯,否则可能会更早投资苹果,他为苹果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后来任命库克更是一个好的CEO。对的人决定了后续对股东的回报意愿,对产品设计、制造成本,渠道和营销的投入。
客户:客户具备高度粘性,不会因为其他厂牌的低价策略流失。对应指标:毛利率、利润的稳定性
对手:目前看不到谁能打败它,安卓手机不是苹果手机的威胁,只是新的诺基亚而已。
市场空间:移动互联网设备未来有50亿台到100亿台以上空间,还会持续在电脑、软件层面影响其他行业。对应指标:未来5-10年的利润增长率
优秀文化:极致用户思维、长期思维的产品经理文化,有利润之上的追求。
财务指标和估值层面
参考段永平的描述,有5个可参考的指标:
高现金含量:在2011年的报表可以发现,段永平买入时,苹果的净资产是614亿美元,净现金是657亿美元(无有息负债),净资产的现金含量超过100%!芒格常说,很多公司经营了一辈子就留下一地不值钱的机器,苹果经营了30多年家底全是现金,这是印钞机。而且之后持续走高。
净现金创造能力:其实他说的是归属于股东自由支配的现金,公司创造的营业收入,有多少能留到股东手里?2011年至今基本都是在16%-30%波动,这个数字很夸张,结合下面的净利润率都在20%左右,意思就是苹果创造的所有利润,都是股东的。
- 高利润率:2011年之后苹果的毛利持续高于35%,净利率持续高于20%,2011年左右苹果的股东回报率为37%
低估值:按照段永平的现金调整市盈率估值,11年买入大约就是11倍,16年巴菲特买入的价格更低,大约8-9倍。果然赚大钱是要打折买入伟大的企业。24年,巴菲特在大约35倍以上的市盈率开始卖出。
后续成长以及稳定性:这是一个后视镜,更体现认知,企业利润如段永平预估,持续的增长,从11年的200亿到了18年的6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