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施肇基与伊藤博文被刺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施肇基与伊藤博文被刺案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76523803_121124390/?pvid=000115_3w_a

1909年10月26日,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车站被朝鲜义士安重根刺杀,这起震惊世界的事件在中国东北发生,却未引发中日两国的外交冲突。这背后,一位来自苏州的外交官施肇基发挥了关键作用。


伊藤博文(左)与长谷川好道(右)一同坐马车准备前往朝鲜统监府

一百多年前的1909年10月26日,曾经是日本第一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在中国东北的哈尔滨车站被朝鲜义士安重根击毙,成为震惊世界的惊天大案。但这起发生在中国的事件当时并没有造成日本与中国的交恶,这得益于一位苏州籍外交家的巧妙应对。此人就是施肇基。他是伊藤当天走下专列时第一个上去握手的中国官员,也是当地最高官员——时任吉林西北路兵备道兼滨江关监督。晚年施肇基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认为他在滨江关道任上值得一说的两件大事之一就是这一件案件的处理过程。

施肇基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月十日出生在吴江震泽纯孝里一个富裕的丝商之家。这是一个古老绵延的家族,传至肇基,为八十一世。

他受家庭和时风的影响,幼年的他便向往着自己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1886年,不满十岁的他便赴沪就学于圣约翰书院及电报局学堂学习英文,后又进入南京妙香庵的江宁府立同文馆。在那里,他除了学习国学,还兼修法语和英语。1893年,杨子通钦使奉派为出使美日秘国大臣,16岁的施肇基以翻译学生作为杨的随员抵美。四年后,他考取了康乃尔大学文学院,遂辞职赴康大读书。在康乃尔大学读到两年时,他的老长官杨儒在驻俄公使期间因译员生病无法履职,便向他发出书面函,邀请他赴俄相助并海牙出席“弥兵会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