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花式闹元宵:当传统民俗遇上现代潮流
海南花式闹元宵:当传统民俗遇上现代潮流
元宵节,作为春节的压轴大戏,海南各地通过创新演绎传统民俗,打造了一系列兼具地方特色和现代气息的节庆活动。从海口的烟花晚会到琼山区的换花艺术周,从琼海的赛肥鸡到乐东的花灯彩车,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了传统民俗的魅力,也为海南的全域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2月12日晚,烟花点亮海口夜空。记者 李昊 摄
烟花晚会:传统民俗+现代科技
“你可以永远相信海口的浪漫!”2月12日晚,“00后”广东游客陈皓楠与好友专程来海口打卡2025海口元宵烟花晚会,演出结束后仍未离去,“太震撼了!无人机和烟花秀是对元宵节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全新演绎。”
2月12日晚,无人机表演在海口湾上演。记者 李昊 摄
科技赋能传统年味,首个“非遗版”春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自2012年后,海口重启元宵烟花盛会。2025海口元宵烟花晚会由无人机表演和烟花表演两部分组成,历时40分钟,给市民游客带来“传统民俗+现代科技”的双重盛宴。
2月12日晚,市民游客在华彩海口湾广场观看无人机表演。记者 李昊 摄
虎舞闹花灯、府城元宵换花节、“海口号”帆船、老爸茶·海口巴士、“苏东坡”穿越时空而来……元宵节当晚,3000架无人机如繁星般不断变化阵型,编织出一幕幕“海口故事”,立体展示“酷酷的海南,棒棒哒海口”。
“在无人机绘就的光影图景里,感受科技赋予的年俗新体验。”以光影为笔、以夜空为画纸,无人机表演让“火树银花不夜天”有了全新表达,也成为椰城天际线上的新风景。
2月12日晚,市民游客在华彩海口湾广场观看烟花秀表演。记者 李昊 摄
“海上生花,如梦如幻!”元宵夜的海口,咸湿的海风裹挟着椰香,银蛇跑动、椰树、三角梅等多款海口专属礼花弹依次绽放点亮夜空,与街头巷尾涌动的人群交织成一幅奇妙的图景。
2月12日晚,市民游客在华彩海口湾广场观看烟花秀表演。记者 李昊 摄
“时隔13年的期待,这一刻真的太值得了!”海口市民梁小菁看到七彩斑斓的烟花绽放在椰城的夜,颇为激动,“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家的温暖。”
当晚,海口各大商圈还同步推出美食、住宿、购物、游船夜游、主题市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元宵夜体验。
传统节日融入科技创新,为假日消费增添新动能。海口市旅文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海口元宵烟花晚会共吸引人流82.79万人次,拉动旅游综合消费5.26亿元。
海口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主客共享”理念的实践,更通过“天幕烟花+无人机编队”的国际化表达,向全球展示海口“活力之城”“浪漫之都”的全新形象。
“换花”:回忆杀+年轻化
一边是现代“科技秀”;一边是传统“换花”民俗。
今年元宵“换花”全面升级。海口琼山区首次将府城元宵换花节升级为府城元宵换花艺术周,在保留传统舞狮、琼剧、换花舞等传统民俗活动的基础上,新增双龙戏珠、换花相赠、木偶戏演绎等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参与传统文化体验。
府城“双龙戏珠”巡游现场。记者 黄东光 摄
元宵节当天,“含猫灯”重现街头,掀起了老府城人一波“回忆杀”,“一步一景,绽放民俗风情。小时候过节的味道回来了!”
府城元宵“换花相赠”现场。记者 黄东光 摄
老节新过,为丰富市民游客体验,元宵“换花”也首次走出了府城。
“以花为媒 日月可鉴”2025年元宵海南换花节于2月12日晚拉开大幕,持续至2月16日。涵盖民俗展演、非遗体验、文艺演出、相亲大会、集体婚礼、cosplay嘉年华等活动,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浪漫文化大餐。
2025年元宵海南换花节现场。记者 郑光平 摄
端庄大气的“牡丹”、娇俏可爱的“桃花”、灵动飘逸的“玉簪花”等风姿绰约的“十二花神”带市民游客穿梭在活动现场,并合影留念。
“花点心思”cosplay嘉年华活动不仅丰富了换花节的内容,还通过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吸引了众多“00后”“10后”游客参与,助力海南换花节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节庆IP。
“国风花神与动漫角色扮演秀,coser巡游互动,太City了!”“10后”游客刘奕辰说,“这个元宵节在海南感受动漫与传统节日魅力,很有意义。”
2025年元宵海南换花节现场。记者 郑光平 摄
竹竿舞、钱铃舞、舂米舞等非遗表演轮番登场,现场不少游客不禁跟着一起互动体验,“没想到,在海南跳舞还能这么有趣,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海南省旅文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换花”扩展为“一条龙浪漫体验”,强化“浪漫海岛”属性。通过情歌会、摇摆舞、cosplay嘉年华等创新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参与。让传统换花节走出府城,走向全岛,吸引全国游客参与,打造彰显海南浪漫文化的旅游新名片。
闹元宵:新年俗+新体验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元宵,一场场别出心裁的文化盛宴,如繁星般在海南各地绽放。
赛肥鸡现场。记者 韩星 摄
赛肥鸡,闹元宵。元宵节当晚,琼海市博鳌镇乐城岛村民按照传统举行肥鸡擂台赛,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到现场观赏。据说,乐城赛肥鸡由明代祭祀城隍爷的祭礼演变而来。谁家的鸡最肥,说明谁家会养鸡,也是最勤劳的象征。
“人山人海,家家户户都将宰杀好的家中最肥美的鸡,送至村中老街打擂台。”第一次见“赛鸡肥”名场面,“90后”游客乐乐惊住了,“独特而奇妙!推荐大家来琼海体验这场特色民俗活动。”
无花灯,不元宵。“祝福祖国”“春回大地”“福满人间”“蛇年大吉”……在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17辆造型各异的花灯彩车引客来,流光溢彩庆元宵,引得大批市民游客驻足打卡拍照。
“我们一家人已经连续两年‘打卡’黄流灯会了,花灯与古镇完美融合,年味拉满,氛围感十足。”山东游客唐为亮说。
“传统文化民俗逐渐成为年轻人眼中的‘新国潮’,他们热衷参与民俗文化体验,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分享与传播,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文化并为之着迷。”马蜂窝旅游研究院分析。
从“看热闹”到“重体验”,从单一节庆到产业生态,这种转变正在重塑海南“传统节日+全域旅游”的超级IP。
新年俗,新体验。当传统民俗遇上现代潮流,海南旅文如何持续“圈粉”年轻人?
海南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健生认为,年轻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而是希望通过深度体验,感受当地传统文化的魅力。海南应持续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创新中赓续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让传统技艺“活”起来、国潮产品“火”起来、文化品牌“响”起来。同时,以“参与感>观赏性”为核心,让在地文化可玩、可晒、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