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到底是个什么节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到底是个什么节日?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26/doc-inehfyak0870494.shtml

2025年春节即将到来,与往年不同的是,这将是首个“非遗版”春节。近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插画 AIGC

第一个“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025年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与往年不同的是,这可是我们将度过的第一个“非遗版”春节!因为,就在不久前,咱们中国的春节申遗成功了!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为中国人共享,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践,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春节?

在申遗文本中,对“春节”是这样介绍的:“春节,在中国农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在这时,人们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迎接新年,祈求好运,庆祝家庭团聚,促进社区和谐。这种庆祝的过程被称为‘过年’(跨越一年)。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打扫房子,贴春联和年画,储备粮食并准备食物。除夕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熬夜迎接新年。在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新衣服,祭天地和祖先,并向长辈、亲戚、朋友和邻居致以新年的问候。节日活动包括社区举办的庙会、社火和灯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事实上,随着中国在不断开放中走向世界,春节早已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成为“世界性”的民俗节日。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盛事。

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还通过了将中国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的决议。从这个意义上讲,春节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春节起源于何时?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一年的第一天给定下来,这个过程其实不是一步到位到我们今天理解的这个春节。

在先秦时期大概分有三类不同的历法。在汉代以前,“春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日期不断变动,夏历定在正月初一,商历为十二月初一,周历又改为十一月初一,秦至汉代中期,又定为夏历十月初一。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布官方统一历法《太初历》,正式将夏历正月初一定为新年第一天,即“岁首”,又称“元旦”,“年节”,全国推行,历代相沿。

辛亥革命后,1912年,我国开始使用公历,规定阳历一月一日为新年第一天,并将本来作为农历新年开始的“元旦”名称挪用到阳历新年上,农历新年则被改称为“春节”。不过,当时民众对阳历并未完全接受。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公历1月1日定名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公历新年与农历新年都成为人们庆祝的节日。

为什么春节总是在1月或2月?

春节虽然人文色彩浓厚,但其日期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据悉,紫金山天文台为此次申报工作提供农历知识、编算等方面资料。紫金山天文台专家介绍,春节的日期并非由民俗决定,而是依据中国独有的农历。每年春节的具体日期,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计算公布。

根据农历算法,每年的春节总是在公历的1月或2月,但时间不固定,是因为我国的农历不仅考虑了太阳的运行周期,还兼顾月亮的月相变化,是一套调和了太阳和月亮运行周期的阴阳合历,具有主动调节偏差的能力。

我们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引入了二十四节气。因此它会主动地去校正和纯阳历之间的偏差。这就是我们说的农历的置闰法。因此它就会使得我们的春节大概会在某年的1月底、某年的2月初,不会偏差太大。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世界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以物质为核心载体,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是被各地人民世代相传的、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文化实践、表现形式和知识技能。打个比方,故宫是世界遗产,建造它所采用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国家、民族的口头传统、乐舞、戏曲、工艺、炮制技艺、历法等都属于“非遗”范畴,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就是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我们都是春节的传承者

与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春节的传承者。其他的“非遗”诸如手艺或者技能,一般人很难去继承,而春节的传承者却是我们每一个人。

临近过年,中国所有的城市、乡村都变成了情感磁场,把出门在外的人吸引回家,每个人都为年文化在中国人身上的这种刻骨铭心而感动。扫尘、贴春联、贴年画、除夕守岁、吃饺子(年糕)、拜年、舞龙舞狮、逛庙会……让我们把春节习俗传承好,过一个欢乐的春节吧!

综合新华社、《新华日报》、央视新闻等报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