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机原理是什么?录音机基本结构有哪些?
录音机原理是什么?录音机基本结构有哪些?
录音机虽然在当今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其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录音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曾经重要的音频设备。
录音机基本结构
录音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磁头、机械传动(机芯)和电路。
磁头:分为录音磁头、放音磁头和抹音磁头三种。普及型录音机常将录音磁头和放音磁头合并为一个录放磁头。
机械传动部分:由驱动机构、制动机构和各种功能操作机构组成,负责控制磁带的运动。
电路部分:包括录、放音放大器、超音频振荡器和一些特殊功能电路,负责信号的处理和传输。
录音机工作原理
1. 录放原理
磁带录音机的录音和放音是一个电-磁转换过程。
录音过程:音频电信号经放大后送入磁头线圈,在磁头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当磁带紧贴着通过磁头缝隙时,磁力线穿过磁带上的磁性层,将其磁化,形成连续性剩磁磁迹。
放音过程:录有磁迹的磁带以相同速度通过磁头缝隙时,磁带上的剩磁磁场通过磁头铁芯形成闭合磁路。由于剩磁强度和方向随声音信号变化,磁头铁芯内的磁通量也相应变化,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 偏磁录音原理
铁磁材料被磁化后会保留剩磁,但磁带上的剩磁与磁场强度并非线性关系,容易产生失真。为克服这种非线性失真,录音机采用偏磁录音方式:
直流偏磁:在录音信号中加入直流偏磁电流,使工作点上移至剩磁曲线的直线段。但这种方法动态范围小,噪音大。
交流偏磁:在音频信号中叠加一个频率更高、振幅更大的超音频振荡电流(通常为45~100kHz)。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杂音小、动态范围大、保真度好的优点。
3. 抹音原理
抹音就是对磁带进行消磁,去除磁带上的剩磁。目前较多采用的是交流抹音方法:
抹音磁头的工作缝隙宽度约为录放磁头的10倍。抹音时,超音频振荡器给抹音头线圈提供超音频电流,使磁头缝隙处产生一个交变磁场。
当磁带移近抹音头时,磁带上某点受到逐渐加强的磁场影响,剩磁逐渐增大。当磁场强度减少至零时,磁带上的剩磁密度也减小到零,从而完全抹掉磁迹。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读者对录音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现在录音机的使用不再频繁,但其在特定场景下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