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无人机成为“管理者”
她让无人机成为“管理者”
低空经济的风口正在袭来。在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新蓝海”,有一位“硬核”的女性创业者,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执着的工匠精神,抢得先机!
初心:应对行业痛点
肖素枝出生在河北邢台的一个普通家庭,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上海知名外企工作。2017年,她辞去了稳定的工作,与创始团队创立了星逻智能——一家专注于无人机自动化系统的公司。创业的原动力,是解决无人机续航的行业痛点。
当时,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大多只有20多分钟,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场景。肖素枝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并带领团队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无人机机库,通过自动充电和接力飞行,扩大了无人机的作业半径:“从这个点起飞,可以在其它点降落,然后去充电,再继续接力。现在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应用场景非常多。”
拓展:赋能智慧管理
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肖素枝带领团队不断拓展无人机的应用边界。
星逻智能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巡检系统,对光、电、风、气四种能源进行垂直巡检,已在全球数百个场站得到运用,在海上、在山间、在戈壁……真正的“无人化”巡检,让工作人员不必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工作。
星逻智能还深度参与了临港智慧城市大脑项目,让无人机在城市管理、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展现出了“超强本领”。重要节假日客流预警、海边安全“喊话”、拍摄宣传大片,许多临港的“重要时刻”,背后都有无人机的助力。
同时,他们还推出了系列清洁机器人产品,当无人机巡查发现积尘问题后,清洁机器人能够对光伏面板进行有效清洁,从而提升发电效率。
肖素枝说,这实现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个“闭环:“因为对无人机、机器人、传感和测量感兴趣,我就会在这个领域不断延伸,不断摸索,发现什么样的客户需求是有效的,能为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技术的创新永无止境
当下,星逻智能正在探索无人机与AI的深度融合,让无人机能够自主制定任务、生成航线、动态调整作业方式,真正成为场景的“管理者”。
“热爱很重要,选择很重要”
肖素枝的成长经历充满了“不走寻常路”的选择:辞去知名外企的稳定工作投身创业,成为母亲后重返校园攻读博士学位,40多岁又通过了上海财经大学ESGF研究生考试,学习了解从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如何更好地让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在她看来,这些选择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热爱与坚持。“选择很重要,热爱很重要,要在选择的这件事情上面多花一些时间。”这是肖素枝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正是这种对选择的执着,让她在创业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清晰的方向。
肖素枝的创新、创业并非一帆风顺,但她始终坚信,困难是可以被分解的。她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再大的困难,我觉得都可以做分解。当你觉得这件事情特别难、达不到那个程度的时候,不妨走一个中间过程。分解完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困难,可能马上又突破了。”
这种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小目标的方法,不仅帮助她在技术研发中取得突破,也让她在创业的道路上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