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对外汉语各种教学法的对比

引用
1
来源
1.
https://3g.yjbys.com/edu/duiwaihanyu/327609.html

对外汉语教学涉及多种教学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特点。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比分析五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异同。

1. 语法翻译法与自觉对比法

相同点

  1. 自觉对比法继承了语法翻译法的“语法为纲”,在教学原则上都强调语法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都重视用学习者的母语进行讲解
  2. 重视学习者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阅读原著和名著。

不同点

  1. 产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语法翻译法源于拉丁语教学法,盛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19世纪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阐述,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自觉对比法盛行于苏联40年代以前。
  2. 理论基础
  • 语法翻译法:语言学理论基础是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 自觉对比法:苏联的教育学强调知识的作用,“知识-技能-熟巧”三段论;语言学理论:语言-言语-语言;心理学理论基础:巴普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学说。
  1. 定义: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自觉对比法是在同母语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最终达到熟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2. 教学方式:语法翻译法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着重词法与句法的讲解;对比翻译法主张外语教学必须理论如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或规则先行,强调理解的模仿。
  3. 学习材料的选择:语法翻译法主张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而自觉对比法主张学习所学外语国家的文学著作,即典范的文学语言。
  4. 学习内容:语法翻译法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对语音练习和口头表达,尤其是听力和会话不做任何要求;自觉对比法主张先教文字,四会并举,反对听说领先。

总结

自觉对比法由古典的语法翻译法脱胎而来,但它引进了对比这个概念,形成了既翻译又对比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翻译法。

2. 语法翻译法与认知法

相同点

  1. 都重视母语在教学中的使用
  2. 重视语法规则的学习

不同点

  1. 产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语法翻译法源于拉丁语教学法,盛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19世纪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阐述,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认知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为[美]卡鲁尔 布鲁纳。
  2. 理论基础
  • 语法翻译法:语言学理论基础是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 认知法:语言学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理论;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1. 学习对象:语法翻译法没有什么限制,认知法探讨的是中学以上的成年人在本国的环境中学习外语的过程及其规律。
  2. 母语的使用:语法翻译法主张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存在过分依赖母语的缺陷,认知法主张恰当得利用母语,同时对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对比分析。
  3. 教学重点:语法翻译法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把翻译作为教学目标;认知法主张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反对机械模仿。
  4. 对待语言错误:语法翻译法将错误归咎于学习者没掌握好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认知法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5. 教学中心:认知法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
  6. **认知法主张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提供学习者在各种情景中使用外语的机会,这是语法翻译法所没有的。

总结

认知法是一种经过改革的现代语法翻译法,它把认知心理学理论、当代语言科学引进外语教学的方法体系,使之更加科学。

3. 直接法与听说法

相同点

  1. 排斥母语,要求教师尽量用目的语教学,也要求学习者直接用外语来思维和表达
  2. 注重模仿、联系,形成习惯
  3. 重视口语教学
  4. 及时纠正错误,避免错误内容的反复刺激造成负面影响。
  5. 教师通过做动作使学习者理解所学词语和句子

不同点

  1. 直接法主张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运用,通过类比、替换的方式造出新句,听说法主张应以句型为中心,通过反复操练句型形成正确的类推
  2. 直接法坚持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要求学习者先掌握语言材料,从感性材料中归纳语法规则,反对死记文法规则,听说法主张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但是过分重视机械训练
  3. 直接法主张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听说法由于过分注重语言结构形式,忽视了语言材料的内容和意义
  4. 产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直接法产生于19世纪末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力子、丹麦的叶斯珀森、英国的帕默、艾克斯利。听说法产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是现代外语教学史上理论基础最雄厚的教学法,代表人物是弗里斯、拉多。

4. 直接法与视听法

相同点

  1. 两者都排斥母语,主张用目的语教学,同时营造目的语的直接坏境,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
  2. 重视口语教学,强调模仿练习

不同点

  1. 产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直接法产生于19世纪末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力子、丹麦的叶斯珀森、英国的帕默、艾克斯利。视听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代表人物是古根汉。
  2. 理论基础
  • 直接法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
  • 视听法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1. 除了排斥母语外,视听法还排除文字为中介,认为过分依赖文字符号而减弱对语音、语调、节奏等语言表达的练习
  2. 相较于直接法通过动作解释词语,视听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坏境,通过语言和形象的结合,利于理解和记忆。

5. 直接法与功能法

相同点

把学习的词语同外部世界的具体事物直接挂钩,创造一定的情景

不同点

  1. 产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代表人物:[英]威尔金斯 亚历山大 威多森 [荷兰]范埃克
  2. 理论基础:功能法,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3. 强调以语音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正确运用语言的同时还注重运用的得体性
  4. 语言教学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选择语言材料,并努力使教学过程交际化
  5. 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保持一定的容忍度
  6. 重视专业外语的教学,突出不同的领域、范围所需目的语的教学,使教学更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