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傈僳族“手抓饭”,舌尖上的浪花一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傈僳族“手抓饭”,舌尖上的浪花一朵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68957

人民安居乐业,旅游也就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之一。如时空转换,科技的发展交通的发达缩短了你我间的距离--早上还在大都市里吃早点,下午你就可以到云南边陲小镇亲身体验傈僳族“阔时节”刀尖上跳舞、火海中沐浴的勇敢表演了。

说到旅游,美食是不能缺少的。没有美食的旅游那是一场残忍的酷“行”。云南的美食很多,家种的时令蔬菜,满山跑的家禽畜,房梁上的老火腿,野生的花果菌类,能吃的烹饪上了餐桌,不能马上吃的就等着时间做药膳吧。

当你有空旅游想度过一段闲暇的时光来到云南,如果不来怒江,那你下一次的选择里说不定会有怒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的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怒江州总面积14703平方千米,人口52万,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其中傈僳族占51.6%。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国道219也就成为了越野爱好者此生必驾之路。沿途高山、深谷、河流、民族、宗教、国境,都会让你流连忘返。边疆民族,民族边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说到傈僳族的美食,绕不开的当是“手抓饭”。

傈僳族手抓饭用大米,或用去壳碎包谷粒与豆米、荞米混合在一起煮(蒸)熟,混搭各种蔬菜肉食在簸箕上进行摆盘。在簸箕摆盘上独具匠心:米饭铺到最低一层,米饭上面从外到里依次摆上烤乳猪肉、鸡肉块、鸡蛋、腊肉、竹叶菜、菌子、木耳、花生、凉拌野菜、洋芋等,拼出色彩诱人的“花心”。这满满一簸箕五彩斑斓的珍馐美味摆在您的面前,代表了傈僳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献上了怒江人民奔放如火的好客礼仪。用餐时大家围坐在簸箕旁,你一言我一语,左手为碗,右手为筷,以美食来一次洗礼。那一刻仿佛世界所有美好都降临到身上,如一束光温暖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福贡县恒佳家园提供)

作者第一次吃手抓饭,是在他五六岁时,是隔壁姐姐出嫁的当日。菜肴佳品很是匮乏,但味蕾的记忆却从未曾消失。吃饭前母亲交代:不能去抓他人前的饭菜,拿菜只能拿自己面前的,拿到骨头最好,说明你以后不会为吃饭穿衣奔波苦。当日他们七八个小孩围坐在一面小簸箕旁,大一点的主持秩序,一起抓饭一起吃,他们好像都得到了父母的叮嘱,没有人去拿中间的那块大五花肉;他们还用一个小木碗轮喝了两口汤,压下了冲喉而出的呃逆。儿时伙伴的模样已经渐渐远去,母亲的叮嘱却依然在耳畔回荡;手抓饭如在昨天,满嘴的油滋还热烫在舌尖上。

傈僳族“手抓饭”的起源大都说是祭祀活动。祭祀山神携带盆碗不方便,就地使用芭蕉叶盛放米饭肉类进而使用簸箕,并用到民间红白喜事当中,作者对此不置可否。

作者简单朴素地推想更有可能的是当时盆碗桌子板凳稀缺,不能应对大型聚会,但每家每户都有五六面簸箕,大家一凑,一面簸箕就解决了七八个人的餐桌饮食,也完成了亲戚朋友间的一次情感交流。

来一次心灵的修行吧,在这片繁荣多情的土地上。我们脚步丈量大地,心里畅想宇宙,总有一个声音在远方呼唤自己,在等着你的到来。来到怒江,找一个惬意休憩的农家乐,待落日黄昏,晚霞映天,傈僳族的手抓饭便是舌尖上的一朵浪花,轻轻柔柔地掸去你旅途的劳顿。

别忘了咱们的相遇,手抓簸箕饭共饮同心酒!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