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瓜蒂散
经典名方——瓜蒂散
瓜蒂散
原文:
《伤寒论》: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歌诀:
瓜蒂散中赤小豆,或入藜芦郁金凑。此吐实热与风痰,虚者参芦一味勾。若吐虚烦栀豉汤,剧痰乌附尖方透。古人尚有烧盐方,一切积滞功能奏。
组成用法:
组成: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
用法: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2g,以香豉9g,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者乃止。现代用法:将2药研细末和匀,每服1-3g,用香豉9g煎汤送服。不吐者,用洁净翎毛探喉取吐。
方解
仲景书中表述此方病机为“邪结在胸中”、“病在胸中”,并且是用攻邪的方法治疗,提示此方病机为上焦实证,具体为上焦的实寒证、食积证、水饮证等,均可用此方攻之。
针对此方证的病机,此方的立方与治法相对特殊。方中瓜蒂苦寒,有降下之力,为下水之品,兼以下水之赤小豆,二药合用实为下法,但方中质地轻且气多味少之香豉却为重用,目的是将其余两药的力量以香豉之轻带到上焦,三药共用以达催吐之功。此方的药物配比剂量是正确应用的一个重点。
一物瓜蒂汤仅用苦寒的瓜蒂一味药物,仍旧可以达到吐泻之效,原因在于这是针对正邪交争的反应的一种治法。邪在上焦,人体正气欲祛除之,此时仅用极为味苦而具有降下之力的瓜蒂,既能够苦寒降下邪气,也能够激发人体正气的向上升散之力,从而达到通过呕吐驱邪的目的。此方的立意与一味瓜蒂汤有所相似,同样是应用药量虽轻但却极苦的药物,激发人体向上升散祛邪的正气,从而达到通过吐法而祛除病邪的目的。
因此,此方虽然是应用苦寒药物,其达到的效果却是治疗阴盛的升法。
瓜蒂散案
失语案
周某某,女,41岁。
1972年4月25日初诊。患雷诺氏病已3年,每遇寒冷则作。经服温阳和活血化瘀药物,肢端痉挛好转,供血改善。近因惊恐而致失语,四肢紫绀加重,厥冷如冰,时呈尸体色。经先后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镇静药物,以及中药宁心安神、祛痰开窍之剂无效。饮食不进,卧床不起。证见面色苍白,精神呆滞,不能言语,以笔代言,胸闷烦躁,欲吐不能,肢冷色白,舌白厚腻,脉滑有力,两寸独大。此痰浊壅塞上脘,急则治其标,先宜涌吐痰浊。方用:瓜蒂、赤小豆、白矾各9克,水煎服。服后先吐浊痰碗余,继则泻下秽臭溏便,遂即能言,肢冷好转,而雷诺氏现象亦减轻。
按语:惊恐之后,脏腑功能失调,痰浊内生,阻塞于上,则胸闷烦躁,两寸独盛;清窍被蒙则语言难出;痰浊壅塞,阳郁不达,则四肢厥冷。状似阳微寒盛,而实非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故以瓜蒂散加味投之,果获良效。
乳房肿块案
杨某某,男,48岁。
自幼多病,禀性怯薄,发育正常,营养欠佳,体质为瘦长型,性情孤僻,沉默寡言,面容憔悴,表情淡漠。左乳房外上方生一结节,如杏核大,不热不红,不痛不痒,全身亦无任何自觉症状。切诊时,触知结节异常坚韧,硬若碎石,与皮肤无粘连现象,微具活动性,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略显胀大。人皆谓恶疾,求某中医治疗无效,自用艾灸局部50余壮亦不效。遂用:陈南瓜蒂2个,焙烧存性内服。服2次后,结节渐次缩小,半月后完全消失而痊愈。至今5年之久,未曾复发,健康如常。
按语:本案表现似为乳腺癌,但治疗机理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之。
哮喘案
信州老兵女三岁,因食盐虾过多,得胸喘之疾,乳食不进。贫无可召医治,一道人过门,见病女喘不止,便叫取甜瓜蒂七枚,研为粗末,用冷水半茶盏许,调澄取清汁呷一小呷。如其言,才饮竞,即吐痰涎若粘胶状,胸次既宽,胸喘亦定。少日再作,又服之,随手愈。凡三进药,病根如扫。(《名医类案》)
按语:因气喘时鼻息声高气粗而得名,属哮证范畴。多因过食鱼虾盐食,积痰、寒饮搏结于内而发病,并有随气候变化发病之特点。其证有喘息有声,胸闷气塞,但坐不得卧,甚至坐卧不得等表现。痰涎壅盛者,用甜瓜蒂研末饮服,探吐效佳,但甜瓜蒂有毒,用宜审慎。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