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不输福建土楼,3次创吉尼斯纪录,江西赣州藏着中国围屋之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不输福建土楼,3次创吉尼斯纪录,江西赣州藏着中国围屋之最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96013

在江西省最南端,有一个曾创下3个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宝藏小城。这座城市以拥有世界最多、最大、最高的奇观建筑而闻名,这些奇特建筑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散落在民间的皇宫”。这座小城就是中国的客家文化中心,赣州龙南。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图源/图虫创意

龙南是一座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客家古城,位于江西省最南端, 隔南岭与广东相望,因地理位置优越,龙南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底图来源/天地图www.tianditu.gov.cn

龙南有376座围屋,占赣南客家围屋总数的70%以上。围屋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之最,被誉为中国围屋之乡,世界围屋之都。


龙南围屋 图源/纪录片《碧水丹山》

吉尼斯纪录曾认证了客家围屋的三大最:最多、最大、最高都在龙南。376座围屋,一天看一座,一年都看不完。这就是来自“中国围屋之都”的底气与自信。

这些各具特色的客家围屋,与北京四合院、云南一颗印、广西杆栏式、陕北窑洞共称为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围屋也成为传播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百年围屋,天下客家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 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离开富庶的中原地区, 历经五次南下大迁移,举族迁徙至南方的山区地带。

因为离开中原故土,所以这些南下迁移的汉人一直自称为“客家人”,寓为客居他乡之意。

经过多次迁徙与聚集,最终形成了三大客家的聚集点:赣南、粤东、闽西。


客家人南迁图 图源/纪录片《碧水丹山》

赣州,是中原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这里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世称“客家摇篮”。


赣州美景 图源/纪录片《碧水丹山》

赣南地区群山峻岭,延绵的山脉和低矮起伏的丘陵交接,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盆地。这样艰苦的自然环境和陌生的社会环境让迁徙至此的客家人非常团结,并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宗族观念,也孕育出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

为了防止山贼土民、山野猛兽的袭扰,又要避免与土著居民的摩擦、聚族而居、集体防卫成为他们想要生存的必然选择。聪明勤奋的客家人发明创造了一种集居住、防御于一体的“堡垒”,这便是客家围屋。

是军事堡垒,也是温馨的家

围屋是客家民居的经典样式,有方形、圆形、半月形、八角形、四角楼等多种类型。但最主要的外部特征,体现在一个“围”字,“围”的功能就是防御。


龙南围屋 图源/小红书@HUMAN旅行摄影

根据围屋的整体布局,外侧是全封闭的,一般只开一个正门和后门, 内侧的每一个房间和走廊、楼梯都是相通的,方便住户生活。接近地面的一层、二层不设窗户,以防止敌人和盗贼的进入。

围墙厚达1米,能抵御刀枪和火攻,甚至在近代还能抵挡洋枪土炮。唯一的薄弱点大门,都被包上了铁皮,门上放置可用来灭火的水柜。


燕翼围 图源/小红书@巍然程风

围屋是一种集家、堡、祠于一体的建筑,围屋文化里总少不了祠堂的存在。从空中鸟瞰围屋,无论是国字形的建设风格还是回字形的建设风格,最中间的是宗族祠堂,向外依次是祖屋、围廊,最外层是房屋。

客家围屋的建筑理念就是这样,同一宗族的子孙们团结一心,外御其侮。这既是对中原文化里尊卑有序的继承,也是对1700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客家人在祠堂中举行祭祀告祖仪式 图源/纪录片《碧水丹山》

在龙南众多围屋中,创下过吉尼斯纪录,也是最有特点的两个围屋,就是关西新围和燕翼围。

位于关西镇关西村的关西新围,是世界最大的方形客家围屋,长83.54米,宽92.16米,高10米,壁厚约1米。占地面积7426平方米,总面积11477平方。

这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工艺最精良的客家方形民居,被誉为“赣南围屋之王”。


关西新围 图源/小红书@黎水的鱼

相传,这座围屋的建造者是一位名叫徐名钧的富商。他通过木材生意积累了财富,而后回到家乡建造了这座规模庞大的围屋。

关西新围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1827年),耗时近30年。按竣工时间算,距今已有197年的历史。

其主体建筑是一栋5列14个天井,大小房屋124间的大宅,四角建有炮楼4座,墙上有许多炮孔和梅花枪眼,整个防御系统极为严密,像一座小型的军事堡垒。

墙上的炮孔和梅花枪眼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媒体素材库

聪明的客家先祖,想到了把红糖、蛋清、糯米浆掺杂在黄泥细沙之中,当有战乱困守其中时,就可以刮下墙体煮熟充饥。

另一座创下吉尼斯纪录的,是位于龙南市杨村镇的燕翼围,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历时27年之久。为杨村富户赖福之所建,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是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


燕翼围 图源/小红书@黎水的鱼

燕翼围是世界上最高的围屋,足有14米高,共4层。一、二层用于储粮,三层用于住宿,第四层为战备楼层。整体建筑没有用一根钢筋,却能在飞机的轰炸下依旧屹立不倒,这里也是防御力最强的围屋,堪称围屋界最强的军事堡垒。


燕翼围 图源/小红书@黎水的鱼

古时的围屋没有回廊和楼梯,而是在屋内设有攀爬通道,大大提高了围屋的防御能力。如果遇到火攻,智慧的客家先民会在漏斗孔里大量灌水,水经由内部流向四周,让火情无处蔓延。

2001年7月,关西新围和燕翼围均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关西新围和燕翼围,龙南大大小小的围屋一共有376座,全世界最多。这些围屋见证了客家人吃苦耐劳,团结勇敢,智慧拼搏的精神。

围屋,在战争年代是坚固的堡垒。在和平年代,它就是温馨的家。


现今还祖祖辈辈生活在围屋的客家人 图源/纪录片《碧水丹山》

冯骥才在考察客家围屋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客家人首先敬拜的不是神佛,而是祖先。” 每座围屋都可以找到一部极其完整的家族史。

客家围屋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习俗等等,都是无价的。保护好客家围屋,既是为了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为了守住客家人的乡愁。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