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志愿服务·江苏在行动①】姚鸿滨:让老年人追上智能时代
【科技志愿服务·江苏在行动①】姚鸿滨:让老年人追上智能时代
为大力弘扬科技志愿服务精神,本报策划推出“科技志愿服务·江苏在行动”系列报道,动员和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投身科技志愿服务,不断提升科技为民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充分展示我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退下来不工作了,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知识分子,应当把党和国家给予的知识和能力,很好地回馈社会。”江南大学副教授、无锡市老科协科普讲师团成员姚鸿滨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自2012年起,姚鸿滨便开始参加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参与提升老年人科学素养公益活动。如今已迈入耄耋之年的姚鸿滨,长期从事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汉字输入法方面的研究,退休后,他便思考如何发挥余热、更好地服务社会,将学识和研究成果进行转化。考虑到大多数老年人不熟悉拼音,姚鸿滨发明了“鸿钟码”电脑打字方法,这是一种“会写汉字,就能输入”的打字方法,不需要记任何拆分字的规则,与人们的书写习惯相一致,一般老年人两次上课和上机实习,就能较完整地掌握鸿钟码打字方法。
为了扩大志愿服务受众面,在无锡市老科协和江南大学老科协的支持下,姚鸿滨申办了民非企业“鸿钟语言文化发展中心”。在2014-2015及2015-2016年度,姚鸿滨承担了无锡市公益创投项目--《提升老年人学电脑、上网能力》,并自费编写、出版了《零起点学电脑、学打字、学上网》教学光盘及操作手册,让一大批电脑知识、网络知识、汉语拼音知识、英文知识基本为零的老年人,经过12天的培训能够学会用电脑打字、使用WORD软件,掌握上网的基本操作。
2017年,姚鸿滨全家出资6万元,与无锡市曹张新村第三社区共同创办了新的电脑房,配置了18台电脑及机房的所有设施。电脑房逐步创办成了“江苏省老科协科普教育基地”“无锡市老科协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及无锡市梁溪区妇联“姚鸿滨最美家庭工作室”。多年来,姚鸿滨已免费举办电脑打字班11期,电脑培训班14期,老人智能手机班5期。每期电脑培训班12天,每天6个课时,3小时上机实习,免费培训了近千名老人。
“想着他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更加便利,我们就越干越有劲。”姚鸿滨说,他想让老年人的智能化教育变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新时代的科技成果。(葛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