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20亿+到只有8亿,《深海》为何票房失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20亿+到只有8亿,《深海》为何票房失利?

引用
36氪
1.
https://m.36kr.com/p/2112856929257858

2023年春节档,一部备受期待的动画电影《深海》最终票房仅8亿,远低于预期。这部由田晓鹏执导的动画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在上映前就被视为春节档的黑马。然而,最终的票房表现却令人惋惜。本文将从档期选择、内容主题与观众期待的错位、以及市场推广策略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深海》票房失利的原因。

如果不去考虑影片的成本,最终票房落点超过8亿的《深海》已经是近几年继《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大圣归来》后票房最成功的新国漫了,但这远远不够,它本来应该有着更好的票房回报。

今年春节档所有专业预测平台对《深海》最初预测,无一例外都把它视作最大的黑马,情报处也在最初的预测中表示,给《深海》预测定位极为困难,它的最终排名在一、二、三、四都是不意外的。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深海》最终或许只能和《无名》来蚕食剩余的市场份额,那么《深海》票房不及预期,导致它“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档期选择“失误”,不得已必须冲击春节档

田晓鹏成为今年春节档最无奈的导演,也是春节档为数不多在直播间陪伴“知音”的导演,肯定有很多人所有人在春节期间通过某视频平台的直播间看过田导直播,大家的感觉可能都是惋惜和可叹。

几乎所有人对《深海》的失败首先想到的是档期的失败,诚然这并不“非熊出没”的动画片首次进入到春节档,在此之前已经有《新神榜:哪吒重生》在2021年以新国漫传承的姿态登入春节档,并取得4.56亿的成绩。

毫无疑问《深海》格局和野心更大一点,毕竟无论是田导之前的《大圣归来》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大家通过《姜子牙》片尾彩蛋的惊鸿一瞥,都会对这部风格迥异、题材特殊的国漫抱有更多的兴趣。


内地新国漫票房TOP10

但血淋淋的实现又摆到所有人面前,内地的新国漫就目前来看,大体上还是更喜欢选择档期宽容性更强的暑期档,毕竟仅仅七天的春节档竞争力实在太过强悍。这其中除了要承担救市作用的《姜子牙》之外,票房排名靠前的几乎一水都是暑期档上映。

但《深海》的问题更为复杂了一些,其实去年国庆档就有传闻《深海》想要上映,但影片在一些细节方面没有获得审查通过,导致影片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删改,以至于影片极难在国庆档上映。

但又由于《深海》的投资较大,根据多方面消息披露,该片的投资成本约在3.5-4亿左右,即便用较低的宣发费用来摊薄整体费用的话,影片至少要到13/4亿才可以回本,如果算上后期视频网站收益(这部分并不算高)、衍生品和书刊等收益,影片也得12亿才能回本。

当然仅仅回本是不够的,一部多年打造的动画片需要有更高的收益才能让后续开发有一定的保障。更紧要的问题是,不同于真人剧情片,动画片想获得其他方面的投资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像影片的发行出品方光线影业对于自己的项目投资也非常谨慎,很少在其他渠道找投资,这也使得《深海》在资本层面并不算很宽裕,田导的十月文化和光线的彩条屋几乎要承担影片的所有的成本和费用。

田导也在自己的直播间不断的强调,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选择这个档期是非常无奈的,如果不上或许对于自己的“十月文化”将无法维持下去,这可能是“深海”最最无奈且必须的选择。

主体违背档期意愿,观众未被“治愈”反“致郁”

当情报君在春节档前看了点映《深海》散场出来后,个人的内心是五味杂陈的,虽然情报君个人不是“抑郁症”患者,身边也几乎没有这样的朋友,但对于“抑郁症”三个字和它的传闻却早有耳闻。


影片中绚丽的画面犹如梵高的名画-星空一般

或许对于很多观众而言,最初接触到《深海》这部影片几乎都是被预告片中曼妙的画面所吸引,想必没有几个人会在开始想到这部影片是一部讲述“抑郁症”患者内心经历的影片。

对比起近些年内地上映的大部分新国漫,抗争和个人意识的觉醒是一个主要的话题,不仅仅是神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包括两部“白蛇”作品和两部“新神榜”无一例外都是在讲同样的故事。

但到了《深海》,田晓鹏导演更多要去关注“原生家庭”和“抑郁症”的问题,根据相关机构的粗略统计,目前中国很多家庭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原生家庭”矛盾。同时在离异后无论是否重组、是否有新生儿,所产生亦或直接间接的“抑郁症”比例非常高,统计出来的数字大概为24.7%。

即便上面的数字是一个有可能夸大的数值,但考虑到中国厚重的人口基数,在中国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极有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抑郁症的患者。

但春节档的特殊性在于大部分观众更希望看到积极&乐观的影片,用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大过年的,讨个彩头,别晦气”,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四海》的口碑如此之差的重要原因。

四海之后有深海,虎年丧完兔年丧。

可能这是很多观众看完电影的一个想法,可怕的是,或许在这些观众之中就存在隐形的“抑郁症”患者,他们本来应该通过这部影片起到一个对自己警醒和治愈的过程,但遗憾的是,很多观众却被影片压抑的情绪“致郁”了。

另外从影片的剧情推演来看,还是会存在一些让观众产生疑窦的地方,为什么男主南河对参宿“莫名其妙”的好,而且剧情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点玛丽苏的味道,或许最终的“反转”设计参考到人的濒死体验很亮眼,但对于很多略熬不下去,坐了太久的观众又显得有一点煎熬了。

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观众被影片打动而痛哭,《深海》还是刺痛了她们内心最柔软且平日不敢被提及的部分。

春节档并不是不能哭,实际上今年春节档的《满江红》《流浪地球2》都有会让观众潸然泪下的情节,甚至开始走心的《熊出没·伴我熊芯》也有让小观众们痛哭的反转。这些泪水要么是为了家国情怀、要么是为了人类命运、要么是为了情亲和母爱,都要比《深海》更容易取得更多观众的共情。

或许我们的观众还没有准备好在春节档去观影一部告诫大家要注意自己和身边人有可能是抑郁症患者的影片。试想一下这只是一部动画片,如果是真人剧情片,它肯定没有机会在春节档上映,或许影片之前要求被删节的桥段就是对抑郁症更残酷的表现和情节。

前期过度调高预期,观众审美遭遇瓶颈

除了档期选择的无奈和过渡压抑的剧情之外,从市场推广角度和其他层面来看,《深海》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在整个春节档所有的影片之中,《深海》是发布预告片较少的一个,仅仅发布了五款预告片,只比《熊出没·伴我熊芯》多了两个。另外影片的最终预告片的风格和之前几版有较大的差异,没有形成更好的“一致性”,会让很多影迷和拥趸产生错觉。

临到春节档开启,观众接受到信息此起彼伏,几乎达到了被全面轰炸的状态,这使得除非一直以来长期关注影片的忠实影迷外,会对这版不太容易被刷到的预告片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

这或许谈不上绝对致命,但无疑会增加很多影迷的观望感。

可能这是一种故意调高影片神秘感和期望值的做法,但今年春节档预售的增速较慢,同时存在饭圈对于预算一定程度的干扰和影响,导致《深海》在预售最初和期望效果大相径庭。

1月19日的点映其实应该是调整观众心态,让口碑产生扩散的最佳时机。全国100场IMAX3D点映也本来应该是在场两万高端影迷的一场饕餮盛宴,但或许由于较高的票价(点映平均票价77.6元)和并不算完美的观影体验(很多观众在观影期间有眩晕感),让本来满心欢喜等待口碑爆棚的片方迎来一场无异于“见光死”的失败点映。

可能还有一个相对隐晦一点的原因,大部分观众并未被影片绚丽的画面惊艳到,至少在情报君观影过程中所出现绚丽画面时,观众的反应并不算很积极。

可能是因为长久以来中国内地对于青少年艺术教育的缺失,无论是音乐、美术、包括美学、艺术史、人文史的科学教育都是不系统的,重理轻文的教育体系也更多是为了打造应试的考生。

能够做到国内顶尖动画片导演,并能够在重点档期拿出精品动画作品,不仅仅是《深海》,大部分新国漫在美学造诣上肯定是国内最高水准的,不过很遗憾的是,大部分观众对于精美绝伦的画面只是来一句“花里胡哨”,并没有体会到影片在美学和艺术方面的美感,这也是影片较难真正破圈的原因。

现在就彻底断言《深海》失败还是为时尚早,正如田晓鹏导演和郭帆导演近期在各个渠道的发声,中国电影在很多方面和欧美电影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多差距,即便我们已经做出了特效顶尖的《流浪地球2》和技术创新的《深海》,在整体数量上还是和这些国家有相当长的差距。

田导也表示,他要把自己在《深海》中使用的技术免费分享给其他中国动画人,或许《深海》的“失败”只是中国新国漫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尝试和喘息,未来迎接我们的会是一部接着一部的“哪吒”和“大圣归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