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发声原理与构造详解
二胡的发声原理与构造详解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拉弦乐器的代表,其独特的发声原理和精妙的构造设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二胡的发声原理、基本构造及其保养方法,带您深入了解这一传统乐器的魅力。
二胡的发声原理
二胡的发声原理基于音箱共鸣。通过按弦改变琴弦震动的长度和频率,进而影响共鸣箱的震动频率。这种震动通过音箱放大,最终发出声音。这种发音原理在有弦乐器中较为常见,如小提琴和吉他等。
二胡发音工作原理
二胡的发音机制类似于一个功放器材。其中,蟒皮相当于扬声器的纸盘,琴筒则好比音箱外壳。琴码、琴弦、弓子和轸子等部件,类似于功放机的电路。声音的产生依赖于手推动弓毛摩擦琴弦,通过琴码传递震动到蟒皮,最终发出声音。主要音源来自琴弦,但音色的丰富度则取决于蟒皮的厚薄和松紧程度。
二胡的基本构造
琴筒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弓推拉运动时擦弦振动琴皮的共鸣体。琴筒的材质和形状对音量和音质有直接影响。常见的材质有紫檀木、红木等,形状则有六角形、八角形和圆形等。琴筒后部通常镶嵌有音窗,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对发音、传音和滤音有一定帮助。
琴皮
琴皮位于琴筒前口,是二胡发声的重要装置。蟒皮因其鳞片粗而平整、色彩对比协调且富有弹性而被广泛使用。蟒皮的品质直接影响音质和音量。其中,蟒蛇肛门附近的皮质最为理想,适应性广且发音浑厚圆润。
琴杆
琴杆是二胡的支柱,主要由檀木、乌木或红木制成。琴杆全长约81厘米,直径约为0.55寸。顶端为琴头,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琴头形状多样,有的雕刻成弯脖形、龙头或其他形状。琴杆的材质选择对二胡发音的纯净度有很大影响,红木和乌木较为常见。
琴轴
琴轴共有上下两个,用于调整音高。上轴固定内弦,下轴固定外弦。琴轴有木质轴和机械轴两种,各有利弊。木质轴调音稳定但调弦不便,机械轴调弦快捷但易出现松动现象。
琴弦
琴弦是二胡的声源体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发音效果。琴弦分为金属弦和丝弦两种。金属弦具有更好的拉力、音质和灵敏度,其中银质弦最佳;丝弦音质柔和细腻但易断且音准差。现代二胡多采用金属弦。
琴弓
琴弓由弓杆和弓毛构成,全长约76-85厘米。弓杆用江苇竹制作,两端烘烤出弯,系上马尾。弓毛以白色马尾为上品,要求多而齐且捆扎牢固。衡量弓毛质量主要看其是否整齐平展、长度一致且粗细均匀。
千斤
千斤又称千金,对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同时影响音准。常见的材料有棉线、丝线、有机玻璃和塑料等,其中线绕千斤最为常用。
琴码
琴码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对发音有重要作用。常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属和纸等。琴码虽小,但其选料、形状和安放位置对音质有很大影响。
琴托
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装饰和稳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还装有可调底托,用尼龙扣调节,演奏时更为方便。
制音垫
琴码下塞有制音垫,能解决二胡的“狼音”问题,使音色集中、丰满。制音垫的材料有白色海绵、呢子、羊绒、棉布、麂皮和绒布等,效果最好的是天然麂皮。
二胡的保养方法
琴皮的保养
琴皮的保养对保持二胡音色至关重要。琴皮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因此经常使用二胡是最好的保养方式。琴皮加工过程中已去除油性,因此不需要额外涂抹油性物质。琴皮蒙好后不能再对琴皮的背面进行处理,以免影响音质。
琴筒和琴杆的保养
琴筒和琴杆多由硬质木材制成,容易受气候影响。在干燥或潮湿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开裂或脱胶。因此,平时不使用时应将琴放入琴箱,并在琴箱内放入干燥剂。
琴弓的保养
使用琴弓时应避免手直接接触弓毛,以免沾染油污。弓毛上油污较多时,可用肥皂水清洗并晾干。每次使用后应将弓毛放松,防止弓杆变形。长期不用时应在琴箱内放置防蛀剂,以防弓毛被蛀虫咬断。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瑰宝,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发声原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通过了解二胡的构造和保养方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欣赏这一传统乐器的魅力,还能在实际演奏中更好地保护和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