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现代钢材打造的兵器,穿越到古代战场真能横扫千军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现代钢材打造的兵器,穿越到古代战场真能横扫千军吗?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coo/heisha/860675346_121158529?scm=10008.7964_13-7964_13-1111_1111.0-0.0.0

随着穿越小说的盛行,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说法:现代超市里随便买把菜刀,都比古代宝刀宝剑还要强。甚至还有人认为,如果用现代钢做一套盔甲和刀剑,穿越到古代战场上,自己就能浑身刀枪不入和轻松斩断古代的宝刀宝剑,砍开敌人的铠甲,肯定能所向披靡。真的如此吗?

现代钢材与古代精品刀剑的性能对比

实际上,现代冶金虽然远比古代发达,但是现代冶金的强项是大批量生产质量稳定的金属件。现代冶金的刃材,对于古代冶金的精品刀剑刃材来说,性能上确实有提升,但是这个提升完全到不了碾压的地步。

首先,古代的精品刀剑单从刃材性能上说,也并不输给市面上的仿古刀剑。早在中国刚进入铁器时代的西汉时期,刀剑的制作技术就已经相当成熟。

比如刘备总拿出来说事的那个祖先,中山靖王刘胜,其墓中就出土了很多把刀剑,都是低碳钢、渗碳折叠锻打制作而成的,经过表面渗碳最后局部淬火后刃区硬度高,而且刀身刀背韧性好。

北京市粉末冶金研究所的李祖德和文物出版社的李飏,在1999年3月的《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国古代块炼铁技术》中说:刘胜墓出土的佩剑带鞘通常为104.8厘米,刃长达86.5厘米,宽3.4厘米。

经过金相分析发现心部有低碳和高碳的分层,经过表面渗碳碳含量在0.6%以上。刃部有淬火马氏体,某些区域观察到上贝氏体组织刃部硬度达900 ~ 117hv,内部220 ~ 300hv。

由于反复加热锻打,低碳层和高碳层较薄,非金属夹杂物尺寸较小,最大为0.5 ~ 1毫米。配件以局部淬火方式进行热处理,而脊部为珠光体加少量铁制体组织,有较强的韧性,具有刚柔结合的优良性能。

这把经过反复锻打,局部渗碳淬火,外硬内韧的古代宝剑,性能和参数可以说是远超你在市面上能看到的一般仿古刀剑。

至于真实手感就更不用说,现代仿古刀剑跟古代刀剑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此。一把好的刀剑,重心不能太靠前,也不能太靠后,整把刀剑的刃宽也不能是均匀的,要保证最后的位置在刀护手附近。

这样劈砍或者武器对碰时,刀身产生震动,震点中心就在刀的护手附近,就是刀头和刀尾,以手握的地方为轴在震动,最大程度的避免震手。

现代冶金可以快速、大批量制作出质量中上等的刀剑,但是真论顶级刀剑,现代刀剑手感是不如古代刀剑的。

毕竟,现在已经不用长刀长剑作战,没人研究长刀长剑怎么制作才能在战斗中手感更好。再比如日本人早在二战时期就对古代刀剑进行了测试,测试一批日本的古代名刀。

其中刃区表面硬度最高的一把刀是水心子正秀,削氏硬度74,换算成洛氏硬度HRC是55.2HRC。基本上那一批的刀的刃区硬度大约都在50 ~ 55HRC这个区间。

根据国家标准,菜刀硬度QB/T 1924- 1993,菜刀标准规定的硬度,不锈钢类大于等于HRC50,碳素钢类大于等于HRC52,这里就能看出,所谓拿菜刀回古代都能成为神兵利器的论调并不靠谱。

古代的好刀是要比市面上普通菜刀更强的,而且抛开古代精品刀剑硬度其实不低这个事实不说,在刀剑格斗中差个几度的硬度,在刀剑互碰中根本体会不出什么差别。

两把外形一模一样,硬度差5 ~ 10HRC的刀互砍,结果是两把刀都受损,硬度低的就算伤得深,有个1 ~ 3毫米就了不起了。

想说拿现代刀一刀斩断古代刀,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没有热处理的低碳钢的钢条,硬度比好刀差不多一半左右,可真拿把好刀去砍这种硬度低一半的软钢条,也不可能一刀砍断。

毕竟再软也是钢铁,不是橡皮泥。所以幻想拿把现代刀去砍古代宝剑,那估计得回到青铜时代,用钢刀去砍青铜剑还有点可能。

而要想一刀砍断古代钢刀,那恐怕得上《星球大战》中的绝地光剑才能做到。实战刀剑并非越硬越好,需刚柔并济,否则硬度高韧性差,易在磕碰中断裂,国外锻刀大赛中就常出现此类情况。

现代一些高性能不锈钢硬度超60HRC,因太硬、韧性不足,只适合制作30厘米以内短刀,且常需夹钢或加厚刀身来防断裂。

在冷兵器战斗中,武器性能优势并非决定性因素,技术更为关键。无甲状态下,不被击中是首要目标,有经验者常佯攻,趁对方格挡时改变刀剑轨迹击中对手,此时刀剑硬度影响不大。

现代合金盔甲的优势与局限

而要想一刀砍断古代钢刀,那恐怕得上《星球大战》中的绝地光剑才能做到。实战刀剑并非越硬越好,需刚柔并济,否则硬度高韧性差,易在磕碰中断裂,国外锻刀大赛中就常出现此类情况。

现代一些高性能不锈钢硬度超60HRC,因太硬、韧性不足,只适合制作30厘米以内短刀,且常需夹钢或加厚刀身来防断裂。

在冷兵器战斗中,武器性能优势并非决定性因素,技术更为关键。无甲状态下,不被击中是首要目标,有经验者常佯攻,趁对方格挡时改变刀剑轨迹击中对手,此时刀剑硬度影响不大。

而用现代合金制作盔甲,相比古代盔甲有较大优势,因其能在更轻的同时保证更强硬度。盔甲需在保证基本防御力下,尽可能轻便灵活,古代全身铁铠一般40 - 50斤左右,过重会严重影响灵活性,战场上穿着这样的盔甲倒地后起身艰难,易被敌人攻击。现代材料能制作出轻且防御力不减的铁甲,堪称宝甲,但即便有宝甲也未必能所向披靡。如中世纪格斗比赛BOTN中,俄罗斯队常夺冠靠的是精湛技艺和良好配合,战场上还可攻击甲缝等薄弱部位。

成建制的铠甲列装在战争中虽有优势,但不敢说稳赢,古代披甲率高的军队被披甲率低的游牧军队击败的情况屡见不鲜,战争胜负最终取决于人。

有博主曾做过实验,用304不锈钢制作甲片,其属于奥氏体不锈钢,无法淬火,硬度低,基本等同于古代较差盔甲。砍甲的刀是经覆土烧刃处理、硬度至少58HRC的T10钢重砍刀,重约1.6千克,属双手刀级别。在垂直角度蓄力轮劈、硬度相差超40HRC的情况下,仍无法斩断未淬火的软钢硬度甲片。

这表明现代制作的刀具难以对身穿古代铁甲的人造成有效伤害。所以,认为拿把现代宝刀回古代就能大杀四方、轻易破甲,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