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安全圈干预:改善依恋关系的有效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安全圈干预:改善依恋关系的有效方法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807128/

《依恋创伤的预防与修复——安全感圆环干预》一书基于一篇重要论文:《Changing toddlers' and preschoolers' attachment classifications: the Circle of Security intervention》。该研究通过"安全圈"干预方法,成功改善了儿童的依恋关系。研究显示,经过20周的干预,混乱型依恋比例从55%降至20%,安全依恋比例从32%提升至40%。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干预不仅适用于儿童,对成人之间的依恋关系也有显著效果。

什么是依恋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思(1913-1999)通过"陌生人情景实验"(SSP)将依恋关系分为两大类型:

  1. 安全型:当父母离开后,小孩表现出害怕,父母回来后,有依恋需求,安抚后能继续探索。

  2. 不安全型:分为三类:

  • 矛盾型/抗拒型:分离时会恐惧,团聚后也无法安静下来,延长依恋(顶部需求没被满足)。
  • 回避型:分离时没有显示不安,团聚后对照顾者视而不见,延长探索(底部需求没被满足)。
  • 混乱型:没有条理的反应,一会儿想要安抚,一会儿又逃离。既害怕照顾者,又害怕她离开,悖论的体现。

安全圈干预方法

研究选取了65对高危家庭进行为期20周的干预。干预的核心是使用"安全圈"地图:

  1. 圆环上的双手隐喻着智慧、有力,象征着"我和你"在一起。
  2. 左边是安全基地,代表探索系统;右边是安全港湾,代表依恋关系。
  3. 探索系统中,小孩有四种需求:看着我、帮助我、因我而喜悦、与我分享。
  4. 依恋系统中,小孩也有四种需求:保护我、我舒适、因我而喜悦、整理我的情绪。

如何改善依恋关系?

  1. 随时关注小孩的需求
  2. 掌控局面
  3. 成为更强大、强壮、有智慧和耐心的父母

在实践中,父母需要在孩子探索时给予支持,在孩子需要安抚时提供帮助。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依恋关系的中断。例如,当孩子想要探索时被拒绝,可能会形成矛盾型依恋;当孩子需要安抚时被忽视,可能会形成回避型依恋。

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指出成为一个智慧的父母确实很难。无意识中打断孩子的探索需求,可能会导致矛盾型依恋;忽视孩子的情绪需求,可能会导致回避型依恋。

启发与建议

  1. 干预的关键对象是父母。通过学习"安全圈"方法,即使是最差的依恋关系也能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不仅限于亲子关系,还能延伸到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中。
  2. 成为好父母的典范需要做到:Be Bigger, Stronger; Wiser, Kind。这包括:
  • 从关注行为转向关注心理层面
  • 成为孩子的情绪容器,帮助他们消解情绪
  • 提升反思能力,将注意力从孩子的"麻烦"转向建立依恋关系的机会

《依恋创伤的预防与修复——安全感圆环干预》这本书虽然案例丰富,但有些冗长。建议读者重点阅读第二部分,以更好地理解安全圈干预的具体方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