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母乳不顶饱容易夜醒?其实是恰恰是优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母乳不顶饱容易夜醒?其实是恰恰是优点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14211

母乳喂养的宝宝容易夜醒,这让很多新手妈妈感到困扰。但科学研究表明,这种"缺点"恰恰是母乳喂养的一大优势。本文将为您揭示母乳喂养与婴儿睡眠之间的科学联系,并提供不同月龄宝宝的睡眠指导建议。

有妈妈说,母乳不抗饿,尤其是容易夜醒,打断了睡眠,加点奶粉可以睡的更好。
恰恰相反,母乳夜醒看似是缺点,其实更符合新生宝宝的生长发育。让你痛苦的“夜醒”更是母乳喂养的好处之一——预防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SIDS的风险是非母乳喂养婴儿的27%。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母乳喂养的婴儿在2~3个月时,更容易从浅睡眠中醒来,而2~4个月正是SIDS的高发时间段。

近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相比,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6个月内的夜间睡眠更加分散,睡眠期更短,也更加容易觉醒。这与母乳容易消化和吸收,婴儿饱腹感持续时间短有关。但这并不是说婴儿的睡眠质量不高。夜晚睡眠质量高不是指婴儿夜晚睡眠越长越好,而是需要婴儿入睡快,夜间醒来时间短,夜间睡眠充足。母乳中有较高含量的褪黑素,而褪黑素有改善睡眠和放松平滑肌的功能,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更易入睡,睡眠质量更高,肠绞痛发生率也较低。褪黑素在母乳中的水平呈现昼夜变化,这也有助于调节婴儿的昼夜节律。同时,睡眠的差异随辅食添加而削弱,在18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时均无显著差异。

对于小宝宝来讲,每天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吃奶和睡觉。

婴儿睡眠状态包括深睡眠期和浅睡眠期,瞌睡期是睡眠期与觉醒期的过渡状态,觉醒期包括安静觉醒期、活动觉醒期和啼哭期。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眼睛活动,身体活动和呼吸来判断婴儿处于哪种睡眠状态。婴儿越小,其觉醒期比较短,而睡眠期比较长。开始时,婴儿的两种睡眠状态各占50%的时间,睡眠周期约为50分钟。大约六个月大的时候,浅睡眠约占睡眠的30%,当孩子达到学龄前时,睡眠周期大约每90分钟一次。睡眠直接影响婴幼儿的身心发育。

满月前:新生儿会频繁醒来吃夜奶,没有昼夜节律。妈妈的睡眠应尽量与婴儿同步,在夜间调暗灯光;换尿布喂奶时,不要开大灯。婴儿昏昏欲睡时,应放回小床,训练其自我入睡。睡眠时间超过3~4小时,应唤醒喂奶。

1~3个月:大约6周龄时,在晚上能睡得长些,可以达到3~5小时;2个月时,建议妈妈记录夜间哺乳情况,逐渐增加白天喂养次数,减一顿不那么重要的夜奶;3个月时,婴儿夜间连续睡觉时间可能再长些,但建议不要超过5小时,哺乳间隔时间太长,妈妈容易发生乳汁淤积,长时间下来,泌乳量也会减少。

3~6个月:可能需要1~2次夜奶。在此期间应尝试帮助婴儿建立睡前规律。规律的睡觉时间是关键,睡前常规活动应该在婴儿变得很困前进行,比如一些固定的活动,如洗热水澡,按摩,唱摇篮曲,喂奶等。在还未入睡前把孩子放到婴儿床里,让他学着自己入睡。如果哭,则给予安慰。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家里人也要达成一致。一些不良的睡眠习惯,如叼乳睡,抱着哄睡等,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纠正了。

6~12个月:添加辅食后,夜奶次数减少。9个月时70%~80%婴儿不再需要夜奶,可以整夜睡觉。

母乳喂养其实保护了婴儿的睡眠,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源于家长,这对其身心发育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每个婴儿都是不同的个体,妈妈掌握了这些原则,母乳喂养进程将会更加顺利!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