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肿瘤患者的生命线之PICC
守护肿瘤患者的生命线之PICC
癌症患者的治疗往往需要长期的静脉输液支持,特别是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的输注。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对血管的刺激,PICC(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医疗选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PICC的作用原理、优势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指通过外周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的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这种置管方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带管时间最长可达1年,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化疗、胃肠外静脉营养或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PICC具有操作方便、用药安全、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被誉为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快速绿色通道"。
在PICC留置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可以进行一般性的家务劳动,如煮饭、洗碗、扫地等,但提重物应控制在5公斤以下。日常需足量饮水,每天饮水量应达到2000ml以上,以防止血液粘稠度增高和血流速度缓慢。
穿脱衣服时要小心,穿衣服时先穿患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同时确保衣服袖口不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或导致导管脱出。
带管手臂可以自由活动,如弯曲、伸展,但应避免过度用力和大范围的手臂旋转活动,如游泳、打球、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置管手臂避免拄拐杖。
可以进行沐浴,但需注意防水。沐浴时可用保鲜膜包住穿刺部位,两端用宽的松紧带缠住,避免穿刺部位浸湿,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带管手臂不可用于测量血压或静脉穿刺。非耐高压导管禁止用于高压注射给药,例如CT检查时的造影剂推注。
置管2天后,建议进行握拳松拳运动,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时用力握紧,停顿3-5秒,再完全松开,重复循环。
带管期间需要定期维护,每7天(一周)至少维护一次,包括更换敷料和冲封管。
如果发现穿刺点有出血、疼痛、红肿、发痒等异常情况,或敷料卷边、脱落,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如在家中发生导管破损,应保持冷静,立即停止手臂活动,防止导管异位进入体内,并及时与医院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