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的兴衰:从大流士改革到亚历山大征服
波斯帝国的兴衰:从大流士改革到亚历山大征服
波斯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其统治时期长达200多年。本文将详细介绍波斯帝国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大流士统治时期的改革及其对帝国统治的影响。
大流士的改革和波斯帝国的统治
居鲁士和冈比西斯对被征服地区主要实行军事统治,没有建立起正常的行政机构和一套系统的管理措施,因此帝国统治很难维持。大流士继位后,在平定各地的暴动之后,借鉴西亚地区两千多年来奴隶主阶级专政的经验,从公元前518年起,进行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建立起完备的统治机构,以巩固帝国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首先,他建立了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全国为20余个行省。每省设总督一人,由国王亲自委派,多由波斯贵族和王室成员充任,掌握本省的行政、司法大权。总督之外另设将军一人,统领本省驻军。总督和将军都直接对国王负责,彼此互不隶属,以便互相监视。总督身旁还特设"皇室秘书"一人,负责总督与国王之间的联络,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总督的监督。此外还派遣国王的亲信,即所谓"王之耳目",巡行全国各地,秘密监视地方军政人员的活动,加强国王对地方的控制。
赋税制度改革
建立行省的贡赋制度。"在居鲁士和他以后的冈比西斯的统治年代里,并没有固定的贡税,而是以送礼的形式交纳的。"大流士在帝国内建立了常设税务机构,明确规定除波斯以外各省的贡赋数额。各省设有专司税收的高级官吏,并直接对国王负责。各省必须交定额的货币税。国家每年从赋税得到的收入约14560塔兰特。此外,根据各省的资源,国王还向全国各地搜括大量的实物贡赋,如贵金属、土特产、谷物,家畜等。正是这套复杂,完备的赋税制度,及十分精细的计算,波斯人称大流士为"商人"。
军事制度改革
为巩固波斯帝国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大流士实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大流士是波斯军队的最高统帅,分全国为五大军区,每个军区长官统辖几个省的军事首长,并直接对国王负责。建立一支由波斯人组成的国王近卫军,由一千名贵族骑兵、一千名枪兵和一万名号称"无敌"的部兵组成。近卫军人数永恒不变,如出现空缺,立即补充,因此希腊人称之为"不死队"。大流士还亲自规定了各省驻军的规模及各兵种的人数;常备军以波斯人为主,他们是帝国军队的核心,驻防各省的军官多由波斯贵族担任。陆军之外,还利用腓尼基人,巴勒斯坦人建立了一支拥有数百艘战船的海军,为与希腊人争夺东地中海的霸权准备了条件。大流士还建立了每年检阅军队的制度。国王驻地周围的军队,由国王亲自检阅,较远地区则由国王委派官员进行。通过军事改革,波斯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联系,便于军队的调遣,大流士在原赫梯、亚述驿道的基础上,又修筑了若干新驿道,形成驿道网。其中最长的一条是"御道",从苏撒经两河流域的中心地区到小亚沿岸的以弗所,全程约2400公里,沿途每20公里设一驿站。从苏撒出发,日夜兼程,7天即可到达终点。另一条重要干道,西起巴比伦城,向东横贯伊朗高原抵达巴克特里亚和印度边境。四通八达的交通,将国内最重要的经济、行政和文化中心连成一体,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商业文化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和币制
苏撒发现的大流士尺,用黑石灰石制成,长18时;还有大小不等的青铜和石制的权,在埃及南境的一个地方还发现了一件记载当地犹太雇佣军"按国王的石(权)"偿还债务的纸草文书。当时计算谷物、豆类和椰枣等的量,以"丕"计算。据说,在大流士末年,"国王的量"已取代了私人的量。大流士制定了统一的铸币制度。规定国家有铸造金币的特权,各行省和自治市只许制造银币和铜币。大流士铸造的金币重8.416克,成色最好,含纯金98%,称为"大流克",在帝国全境流通。
宗教政策
大流士注意到宗教对维护帝国统一的作用。相传,该教由米底先知琐罗亚斯德所创,它所崇奉的最高善神,是代表光明与幸福的阿胡拉.马兹达。大流士号召人民都来崇拜这个善神,并将它视为王权的保护者。
大流士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帝国建立了完备的国家管理机构,确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帝国最高统治者。他主持国政,制定法律,审理诉讼,公布政令,掌握军队和国库。国王依靠庞大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专制王权的阶级基础是贵族奴隶主、高级祭司和富商集团以及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者。波斯人是帝国依靠的核心力量,在许多方面居于特殊地位。
大流士比较注意对被征服地区的政策,除派波斯贵族进行统治外,也利用当地上层人士镇压各民族人民的反抗。大流士时,行省总督一般都由波斯显贵充任,但对个别地区,经国王批准,可由原地方统治者担任,如埃及就保留了一些旧日的州长,但他们大都服从波斯人的指挥。大流士虽将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但不强制人民信仰,各地区仍可保留自己的民族宗教。大流士还很重视以法治国,他所制定的法律虽未流传下来,但有资料证明,他的法律曾为帝国境内各地区的臣民所慑服。
大流士在波斯帝国的政权建设中,功绩卓著。他头脑清醒,有政治远见和组织才能,是继居鲁士之后,波斯帝国又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由于他的雄才大略,才使波斯帝国得以强盛、巩固于一时。
波斯帝国的衰亡
波斯帝国的统治,经过大流士改革,在许多方面建立了比亚述更为进步的专制制度,但靠暴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帝国,缺乏统一的经济和文化基础,仍然只是个民族混杂的不稳固的军事行政的联合体。它虽然采取了一些较为宽容的政策,笼络各地方的上层势力,但又竭力维护波斯贵族的特权地位,尤其是不断的对外征服和繁重的赋税,更加重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负担。
因此,庞大的波斯帝国,统治基础却十分狭窄,民族矛盾亦非常突出,阶级斗争往往同各族人民反对帝国统治连在一起。一旦对外军事失败,国内便烽烟四起,一片混乱。
为实现称霸欧洲的野心,公元前5世纪,大流士及其后继者发动了对希腊的侵略战争。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前499年)是波斯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大流士于公元前492、前490年两次进攻希腊,都被希腊军队打败。
其子薛西斯(公元前486~前465年)继位后,于公元前480年,分水陆两军向希腊发起第三次进攻,损兵折将而归。公元前449年,双方签订和约,波斯放弃对爱琴海的霸权,貌似强大的波斯被捍卫民族独立的希腊城邦所打败。
远征希腊的失败,使波斯军队的威力大减,各地乘机反抗,帝国西部尤其多事。巴比伦尼亚、小亚希腊各邦以及埃及,起义不断发生,埃及还曾于公元前404~前343年摆脱了波斯的羁绊,获得独立,建立了本地人的第28~30王朝。与此同时,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争夺王位的宫廷政变不断,薛西斯父子即是这种宫廷阴谋的牺牲品。
随着中央权力的逐渐削弱,各行省总督乘机大权独揽,据地称王。公元前401年小亚安那托利亚总督、波斯王子小居鲁士叛乱,公元前366~前359年,西部各省总督联兵叛变,波斯帝国已陷入十分衰弱的境地。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大举入侵波斯,外强中干的帝国已不堪一击,公元前330年波斯军队被彻底击溃,帝国末王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6~前330年)败亡,存在了200多年的波斯帝国终为马其顿亚历山大所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