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易心肌梗塞?医生揭示5大非典型症状 3部位疼痛是警号!
立冬后易心肌梗塞?医生揭示5大非典型症状 3部位疼痛是警号!
立冬过后,除了要注意保暖,还要警惕冬季心肌梗塞问题。重症科医生黄轩提醒,随着气温降低,心肌梗塞的非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可能导致病情延误。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5大非典型症状及其原因,帮助您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随着立冬刚过去,慢慢踏入冬天,除了要注意保暖,有医生也提醒须留意冬季心肌梗塞问题,当发现身体出现胸痛等典型症状固然要多加警惕,但也不要忽略一些非典型病徵,例如有3个身体部位如长期出现疼痛,就可能是心肌梗塞的症狀之一。
立冬后易心肌梗塞?病徵不只胸痛!
立冬除了是进补时节,更是心肌梗塞时有发生的季节。重症科医生黄轩在Facebook专页撰文提醒,随着气温降低,心肌梗塞的风险却会上升。而且有众多研究指出,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如胸痛、胸闷等,在冬季有可能被“非典型症状”所掩蓋。
美国心脏医学会曾有研究发现,在心肌梗塞发生前的1个月内,只有57%的女性会出現胸痛预兆,男性更只有29.7%。不过,有70.7%患者在发病前1个月会感到极度疲倦,47.8%会有睡眠不足的问题,也有42.1%曾出现呼吸急促。这些非典型症状看似较常见,却容易被忽略,让患者难以提早察觉病情变化。到了急性发作,常常已经来不及了。
心肌梗塞5大非典型先兆 3部位疼痛是警號!
黄轩医生引述一份系统性回顾论文,列出心肌梗塞的5大非典型症状,提醒若忽略这些不明顥的徵兆,可能导致延誤就醫,引發生命危險。
心肌梗塞5大非典型症狀:
1. 消化不良或腹痛
- 相关研究:冬季心肌梗塞患者中,有相当比例表现为消化不良或腹痛,类似於胃部不适的症狀,容易被误认为肠胃问题。
- 原因:可能是迷走神经受影響,而引发腸胃道症狀;心臟缺氧也可能引起内脏疼痛的傳導,導致上腹部不適。
2. 呼吸急促
- 相关研究:特别是在寒冷气温下,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由於心臟負荷增加所致,但容易被忽略或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
- 原因:主要由於心臟供應血流的能力下降、急性肺水腫、呼吸系统氧氣供應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所引起的。
3. 极度疲倦
- 相关研究:疲倦症狀特别常见於老年患者,且往往不被視為心肌梗塞的指標。
- 原因:心肌梗塞会大幅增加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导致身体释放大量压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这些荷尔蒙虽能暂时帮助维持血压和心臟收縮,卻会让患者在急性期过后感到极度疲倦,长者尤其容易受影响。
4. 头晕或晕眩
- 相关研究:一项临床观察指出,患者头晕甚至出现晕厥的现象在冬季特别常见,但常常被忽略。
- 原因:心肌梗塞时,心臟的泵血能力受損,导致全身的血压下降。当血压过低,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應,从而引发头晕或晕眩感,情况在心臟功能弱的患者身上更常见。
5. 肩颈痛或手臂痠痛
- 相关研究:有多篇文獻指出,冬季心肌梗塞患者可能会感到肩膀、颈部或手臂痠痛,疼痛甚至会扩散至上臂,而非传统的胸部疼痛。
- 原因:心肌梗塞引发的强烈疼痛刺激会沿著神经传递,并影响到附近的神经分支。由於肩膀和手臂的神经靠近胸部,疼痛讯号可能被“转移”,可称为“反射性疼痛”。
3类高危人士尤须小心非典型症状
黄轩医生提醒,心肌梗塞的非典型症状多样化,可能会模糊临床诊断,容易令患者误以为是其他疾病。
因此,在冬天时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特别警惕心血管问题的可能性,及时就医检查,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病人,更常会出现非典型胸痛。
解构心肌梗塞症狀/併发症
根据本港医管局资料,急性心肌梗塞普遍称为“心臟病发”,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通常是由動脉粥样硬化和冠狀動脉血栓引起的。没有血液供應的心肌就无法正常運作並開始壞死。
- 典型症状:心口痛和胸部不适,有时更会延伸到下颌和左臂;冒汗和呼吸困难。
- 非典型症状,如消化不良和头晕。
- 有时,心臟骤停亦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首發症狀。
- 并发症:心肌坏死和功能失效,严重时会导致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臟衰竭。坏死的心肌可导致心律不正或心臟结构破裂而造成的心包填塞、急性二尖瓣倒流或急性心室間隔缺損。所有这些情况都有即时生命危险及增加中风或其他器官衰竭的机会。
- 长期影响:患者心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急性心肌梗塞的倖存者其患上慢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和中风等的风险会增加。
延伸阅读:得舒飲食法5大原則 助通血管防心肌梗塞
资料来源:黄轩医师 Dr. Ooi Hean、医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