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渔港,潭门海鲜甲海南
千年渔港,潭门海鲜甲海南
“海南海鲜甲天下,潭门海鲜甲海南。”这句流传甚广的美食名言,道出了潭门海鲜在海南美食界的地位。潭门,这个位于琼海东部的千年渔港,不仅拥有丰富的海产资源,更孕育出独特的海鲜文化和饮食传统。
千年渔港 南海之门
从琼海向东出发,跨过潭门大桥,便可抵达潭门镇。"千年渔港,南海之门",海南东部最大的港口——潭门港,就在这里。
自古以来,潭门就是海产丰饶之地。明朝的会同县(后改名琼海)知县刘廷桂所作的《大海澄潭》提到"豚浪连潮雨,鲸鳞起夜风",描绘的就是当时的潭门有很多豚鱼、鲸鱼。另据《会同县志》记载,潭门的海产非常丰富,有鲨鱼、皂泥、金鳞、龙虾等。
关于潭门的渔业捕捞活动,也早有相关记载。苏德柳家藏《苏氏族谱》记载,潭门苏氏的祖宗于明代成化四年(1468年),便迁到潭门从事渔业捕捞。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几百年前,潭门人就凭着一个简单的罗盘、一份手抄的《更路簿》,远航千万里。
牛姝雅等著的《〈更路簿〉与潭门地方性的构建与再现》指出:
《更路簿》文本记载了多个地名和航线。13个潭门版本共出现地名4387次,记载土地名1510个,航线2144条,主要涉及西沙、南沙、琼粤和国外区域。
截图来源:《更路簿》与潭门地方性的构建与再现
这些地名和航线,是潭门渔民千百年来勇气和智慧的结晶,见证了他们漫长而艰辛的渔业史和探险史。也正因此,比起海南其它渔港,潭门港的渔民有两个独特之处:
从捕捞的"长度"来看,海南其他渔港的渔民基本只在近海进行捕捞,但潭门港的渔民走得更远,西沙和南沙甚至更远都有他们的足迹。从捕捞的"深度"来看,大多数渔民都只在海上进行捕捞作业,但潭门港的渔民会潜到海底去捕捞海产品,因此他们自称"海底的渔民"。
一"长"一"深",展现了潭门港渔民讨生活的勤劳与勇敢,也为"潭门海鲜"的美味埋下了伏笔。
以海为田,以鱼作粮
世世代代以打渔为生的潭门人,每天都在与海产打交道,可谓"以海为田,以鱼作粮"。港口大大小小的渔船、海边热闹的海鲜市场、路边鳞次栉比的海鲜食肆......打渔、卖海鲜、做海鲜......每天围着海鲜转,这就是潭门人的日常。
潭门的海鲜主要产于潭门近海,以及西沙、南沙等海域渔场,相比一般的渔港,品种更多、品质更好。马鲛鱼、石斑鱼、白带鱼、黑鲳鱼、乌贼鱼、大龙虾、斑节对虾、琵琶虾、公螺、水母蟹、红花蟹等,都可以在这里吃到。
在潭门海鲜市场,你可以看到很多没有见过的鱼类、虾类、贝类,令人眼花缭乱……
买好后,可以在旁边的加工餐厅进行加工,清蒸和白灼最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原味。
如果嫌麻烦,那就直接奔向餐厅吧。潭门的海鲜餐厅也非常密集,三步一家、五步一排。
在当地朋友的推荐下,我们走进了"海恋园食店",虽然已过了饭点,但来吃饭的人并不少。
不多一会儿,一盆海鲜端上来了,有鱼、有蟹、有贝、还有鱿鱼。
没错,不是一盘,而是"一盆"。在这里吃海鲜,就是这么"豪横"。
等清水锅底煮开,就可以将海鲜下锅了。
不过几分钟,便可开吃。虽然"卖相"不怎么样,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鲜"。鱼肉紧实鲜润,虾蟹鲜甜。用大白话说就是:鱼有鱼味,虾有虾味,蟹有蟹味。朋友笑言"这就是大海的味道。"蒜蓉、小青橘、小米椒,再加一点酱油,这份特制的蘸料,咸鲜中带一点酸、一点辣,不喧宾夺主,只为提鲜开胃。再来一盘青菜解解腻。你可相信,这么大一盆海鲜,不过150元。果然,游客眼里稀罕的海鲜,只是当地人平常的吃食而已。
餐厅老板是个打了30多年渔的老渔民,近年来开了这家店,不再需要风里来雨里去。店里的海鲜都是从渔民朋友手上购买的,放心、稳定。
清水煮海鲜,来自潭门人的自信
美食家蔡澜曾在书中公开"反对"火锅:
我真的不是反对火锅,我是反对做得不好的还能大行其道。只是在酱料上下功夫,吃到的不是真味,而是假味。
如果他尝过潭门的清水海鲜火锅,也许就不会这么说了。比起常规的海鲜菜式,潭门的清水海鲜火锅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清新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潭门会流行这种清水海鲜火锅呢?
和当地人闲聊才知道,最早的清水海鲜火锅,很可能只是潭门渔民的"无奈之举"。潭门的渔民经常要出海,有时候去的地方太远或遇上坏天气,打捞鱼虾充饥是常事。为了省事,他们通常直接清水煮熟直接吃。
看似无奈、偷懒的做法,没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来清水煮出来的海鲜,是这么鲜美!再喝一口热乎乎的海鲜汤,暖胃又解乏。这种清水煮海鲜的饮食习惯,就这么代代相传。
关于渔民的海上生活,我还听说过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有经验的渔民在船上吃饭,如果要吐鱼刺,不会乱吐,而是将手凑近嘴边,接住吐出来的刺。为什么呢?因为海上风很大,如果随口将鱼刺一吐,很可能被吹到旁边人的碗里。
通过这个细节,可以发现:海鲜在他们生活中,是多么平常的一种食物!而海南人最厉害的一点,恰恰就是把日常的食物做到极致。看似随意的清水煮海鲜,对地缘的依赖度极高,只有距离港口足够近,海鲜才足够新鲜。更考验的,是当地人的勤快和真诚。如果渔夫不清晨出海,游客怎么能吃到如此新鲜的海鲜?如果店家不够真诚,游客怎么能吃到如此物美价廉的鲜味?
从潭门吃完海鲜,回家的路上,我若有所思:
一道成功的美食,靠天时地利,更靠人心。
本次打卡餐厅:
海恋园食店
老渔港海鲜店
潭门港尾海鲜平价市场
参考资料:
周伟民、唐玲玲:《海南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蔡澜:《过好这一生》,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出版
牛姝雅、张争胜、刘玄宇:《〈更路簿〉与潭门地方性的构建与再现》,地理研究,2019年第38期
海南日报:《潭门港:自古远航耕深海》 、《〈更路簿〉:浮出历史的深海》
智渔公众号:《去了一趟潭门港 仿佛走进了海南渔业大观园》,2022年12月28日发布
椰岛春秋公众号:《鲜美的潭门海鲜》,2024年6月1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