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孩子老是忘事、记忆力不好、学习困难,为什么要练感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孩子老是忘事、记忆力不好、学习困难,为什么要练感统?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M065FF0517A5LR.html

孩子记忆力不好、学习困难怎么办?这可能与感觉统合能力有关。感觉统合理论认为,良好的记忆力需要完善的感觉系统支撑。本文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影响。

一位家长咨询说:孩子9岁多,老是忘事,记忆力也不好,学习困难,听人说要练感统,但不知道这跟感统有什么关系?

我们知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记忆力是很重要的。孩子的记忆力良好,考试当然就无往不利了。如果孩子的记忆力不好,即使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能都会很吃亏,因为他没有办法用纸笔考试或者是问答的方式表现出来,告诉大家自己是聪明的。

那么记忆力到底是怎么产生,它又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我们以前说过,人类学习发展的五大阶段,其中第一大阶段就是感觉通路的建立。也就是人要有学习能力,必须要先有感觉通路。如果没有足够的感觉通路,大脑接收不进来信息或信息会迟缓、疏漏。

我们可以先来想一想,记忆力是身体用哪一个部位来执行的?我们都知道是用大脑记。

那我们的大脑怎么会记得住呢?是我们看见了、听见了,摸到了,做过了,我们才会记住。

如果我们今天看见了,但是在我们眼睛跟大脑之间的这段距离并没有感觉通路,那我们的眼睛看见了,我们的大脑可能是不知道的。大脑都不知道要记什么,它是没东西记的。

又或者是我们的眼睛看到了,眼睛到我们的大脑之间有一些品质不良的感觉通路,这个信息在传递的过程当中可能是被疏漏的、延缓发生的,或者是被扭曲的,那我们的大脑接收到的最后信息可能跟实际的事实是不吻合的。

所以,一个人要有良好的记忆力需要有发展良好的感觉系统来支撑。

例如,我们看到黑板上写着数字5,有些孩子坐在教室后面4米左右,看到黑板上面写着的数字5,让他抄下来的时候,他可能抄的是反过来的,或者是倒过来的,或者你一排很多的数字,他就会把它漏掉。这就是他的视觉一直到脑部记忆的这一段距离的感觉通路品质不良,导致它的信息中间是被扭曲的,所以孩子看到的就是会反过来或者是漏掉。

如果我们经常和孩子做阅读、画画、写字或者是算术等短距离的视觉动作,发现孩子都没有办法掌握,这就代表他的记忆力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我们很多家长会觉得很奇怪,天天念、天天学的东西,怎么还是记不住,老是出差错呢?

前面我们说到,孩子的视觉功能不行,那大脑接收信息就会出差错。我们必须要回头来看看孩子的视觉功能有没有被建立好,感觉通路有没有被完善好。如果这两件事情都没有做到,那孩子看一百遍都容易陷入一种叫做“视而不见”的结果,这是很辛苦的,孩子当然是很无辜的。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们可以追溯到孩子从出生之后的视觉锻炼够不够,例如有没有经常摇抱他?有没有经常逗弄他?有没有经常面对面做一些愉快的表情给他看?有没有经常让他看远、看近?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有没有让他边跑边踢球?有没有抱着他的时候,指着天空上的飞机、小鸟让他看?或者是看近一点的蜜蜂、蝴蝶在那里飞来飞去?或者是迎风摇曳的花朵摇来摇去,或者是蹲在地上看草丛堆里一排的蚂蚁在那里走来走去?如果这些短距离的、长距离的动态的视觉追踪都训练不足,那么我们的视觉到脑部的这一段感觉通路很多是不完善的。于是就会产生我们刚刚讲的4米左右的距离,他光看黑板上的字,就可以看反,甚至就漏掉,或者是看错,多一撇,少一划的。看近距离的话,也可能在阅读上发生漏字,跳行,可能会写反字,写字会特别大或特别小。有的人可能在画图方面出现问题,例如老师画的是圆形,他看着画,却画出不规则型。问他画的像不像,他看着看着也觉得挺像,这些都是视觉上出了问题。

视觉系统没有被完善的人容易迷路、认错人、认错车、容易记不住人事物的外形,认字也会比较慢。如果在一个比较宽阔的地方做活动,也许是玩球,追逐的时候,别人不摔跤,他就是会摔跤。因为这些东西进入到孩子的视觉以后,并没有完完整整、真真实实、及时快速地、正确地送到脑功能区。脑部在处理这些不确实、不全面、不及时的信息时,它就有了迟缓,有了忽略,有了扭曲。所以反馈给身体的指令当然就是错误的、来不及反应或反应错误,或者是预估错误,或者是指挥身体的动作角度不够,力度不够等等,做出来的反应就会跟环境实际上的情形产生不协调。

听觉方面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的听觉系统在一出生或者更早之前就没有被好好地锻炼,出生之后,因为家长不懂感统,可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没有用适当的愉悦的声音一直跟孩子讲话,让他感知音调、语速、音感;慢慢长大以后,生活周遭一直缺乏多元的声音刺激,例如桌椅挪动、水杯掉落、冲水的声音…等等,好多声音孩子都没听过。于是孩子的听觉系统就会缺乏足够的感觉通路,当外界的各种声音被他的耳朵接收到以后,他就没有通路或者没有完善的通路可以送到脑功能区。因此,脑功能区对耳朵听到的东西,要么就是疏漏,要么就是迟缓,要么就是扭曲。这当然对孩子的听觉记忆影响很大,他的耳朵听到的信息跟事实完全是不对称的,所以反应出来的行为当然就是不对称的,不协调的。

例如老师讲了30分钟的课,听觉发展不足的孩子才听到15分钟的内容,后面自然都漏掉了。或者是听第一分钟时,老师已经讲了三分钟的话了,等第一分钟的信息都听懂了,处理好了,准备再仔细听下一分钟的内容时,已经来到第五分钟了,中间漏了好多。这样,孩子是很难记忆的,信息不完整,疏漏太多,而且迟缓太久,有些甚至还会扭曲。

又例如电话里跟他讲是八号出口,他说“我知道”,结果挂完电话一转身就问“十号出口在哪里?”,整个信息就扭曲了。

又例如上课老师说什么东西比较大,什么东西比较小,结果一低头要写,就写反了。

所以我们的视觉跟听觉的记忆对我们的学习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成绩,这反映出来的就是家长所看到的学习困难。有很多的家长或者业者会觉得视觉发展不好,那多让孩子眼睛转来转去,盯着东西看。听觉发展不好,耳朵就多听听课,听录音,不断地回放。用这样的方式来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属于单一机械性的训练,这是不可取的。

记忆力不等于智力(更多关于智力是如何形成的内容,请阅读公众号文章《智力不等于记忆力,它是这样形成的》),如果我们不懂感觉统合发展的道理,只是觉得孩子的视觉记忆不好,听觉记忆不好,于是就光练听、光练看,孩子就很容易变成书呆子。因为我们记忆力参与的感觉系统很多,我们的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觉、听觉、动觉等全都要参与,经由我们观察、听到、理解、记忆之后,再统整回馈给身体去做行为反应。行为跟环境互动以后会有新的感觉进来,我们会看到新的东西,听到新的东西,再去做行为上的调整,不断地调整之后,我们才会把事情做对。也就是说前面接收的是对的,理解是对的,指令也是对的,那才会做对。如果结果是错的,那也许是最初的信息接收不完善、太慢,或者是被扭曲,又或者是我们身体使用的方式有不当的地方,日常的活动分配不均,动静有偏差,导致听的、看的都是对的,做的是错的。这一系列的信息输入、输出跟我们的学习、成绩其实都是相关联的,切不开的。

所以,我们要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必须要运用正确的感觉统合理论,必须要让身体所有的感觉感官接收到丰富、多元、安全的感觉刺激,不断地重复刺激才会长通路,再通过足量针对性的感统训练,我们的身体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学习工具。记忆力这件事情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影响我们未来每个人的智力能不能走向智慧,表面上的理解能不能变成深层次的理解。而从处理书桌前读写算的工作,到未来走向社会,处理人际互动、多元资源的应用、主导庞大计划的事物等,这些都跟我们的感统发展有关。我们必须要把眼光放远,把真正的感统理解清楚,不要抓片面,才不会耽误孩子,错过孩子最佳培养高层次、全方位能力的时机,也不要剥夺孩子的时间跟能量去做单一的机械化训练。

希望大家都来学习感觉统合知识,了解感觉统合知识,掌握科学的养育观念,了解、理解、包容孩子,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帮助,让孩子健康、快乐、自信、高能地成长!

该图片在Pixabay上发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孩子老是忘事、记忆力不好、学习困难,为什么要练感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