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态电池将量产,纯电续航1200km,外企破防:1.5万亿打水漂
中国固态电池将量产,纯电续航1200km,外企破防:1.5万亿打水漂
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近日,据《青岛日报》报道,全球首条高性能20Ah车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于我国正式投入生产。公开资料显示,这一成果在整体技术层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有望达成6至10分钟的“超级快充”,理论续航里程更是可达1200公里。
反观在固态电池技术上钻研了10多年的日本及欧美各国,原本期望借助“电池竞赛”重振雄风和中国拉开差距,像丰田、日产、宝马等海外知名车企,都曾高调对外公布过相当激进的固态电池装车计划。可如今逆袭超越的美好愿景彻底破灭。
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车企凭借技术优势,全球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一跃成为汽车行业的头号强国。但进入21世纪,中国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实现弯道超车。截至2024年,以比亚迪、蔚来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100万辆,在全球市场占据高达70.4%的份额。
“中国电动汽车质量差,毫无技术含量!”虽然嘴硬,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日益壮大,外企坐不住了,试图从固态电池领域实现逆袭。根据东吴证券的研报观点,固态电池领域存在被海外车企弯道超车的潜在风险。此前,海外企业抢先布局全固态电池领域,意图率先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上占据有利位置,投入总资金也将达1.5万亿。
但中国也将于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显然,西方国家想要和中国在电车领域搞竞赛,是很难有胜算了,或许合作才是国际贸易实现共赢的正确途径。
据悉在资金投入方面,日本的扶持资金已经超过 94 亿元人民币;韩国为相关企业提供了设备投资 20%、研发投入 50% 的税收优惠政策;德国的投资金额超过 77 亿元人民币;美国的投资也超过了 21 亿元人民币。并且在 2024 年,海外企业频繁对外宣扬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计划,目标是在 2027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生产。
在最近举行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媒体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对中国固态电池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他指出,预计到2027年,中国企业将能够实现全固态电池的装车应用。虽然国外企业可能会比中国企业提前一年将固态电池应用于汽车,但这种时间差距并不会对中国固态电池产业以及整个电动汽车市场的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欧阳明高进一步阐述道:“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国外企业想要实现市场颠覆绝非易事。即便中国在固态电池上车时间上晚一年,也不会对整个产业产生重大冲击。”
如今,围绕固态电池的竞争已在中国全面展开。比如,智己L6和广汽昊铂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量产阶段;宁德时代研发的凝聚态电池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从不停歇。倘若西方一味依赖传统优势、固步自封,中国必将在更多领域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