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教师打人事件曝光后续,校长被免职,公安介入
湖南女教师打人事件曝光后续,校长被免职,公安介入
2024年2月28日,湖南湘潭发生了一起女教师殴打学生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件曝光后,涉事教师被停职,校长被免职,公安已介入调查。
“我打死你!你瞎是吧?”
“你配读书吗?”
2月28日,湖南湘潭发生的一起女教师殴打学生事件,一位身穿棕色衣服的女教师在办公室对着站在旁边的女生和男生多次吼叫并作出推搡、掐脸、扯头发,用书本打脸、扔掉学生作业本等的行为。
其中女学生更被揪头发好几次。该事件一经发布,引爆全网,大家对女老师的行为纷纷谴责。
网传的视频中,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学女生拿着作业本前往找老师,场景是在学校教师办公室,而广播里正播放着眼保健操的声音。
办公室里还有其他几名老师,其中一位穿着白色衣服的老师坐在斜对面的位置。
棕色衣服的老师开始询问小女孩几个问题,但小女孩却一时回答不上来,于是情不自禁地开始抽泣起来。
女老师根本不管,继续逼问她:“说话!我打死你,就说多少能死吗! ”
“最小的得数是几,你告诉我是多少?”
小女孩回答:是“8”,老师一听,再次对她大声吼叫,嘴里还骂骂咧咧说:“打死你!8啊,你瞎是吧!”
女生无法回答,女教师直接把作业本朝她脸上扔去,这一下让小女孩后退了好几步。
据了解,穿棕色衣服的老师为数学老师,穿白色衣服老师是班主任语文老师。
整个过程白衣服看在眼里,不仅是无动于衷,而且还威胁孩子“不准哭”。
曝光视频者被网暴
有些网友认为,录视频的老师可能与打人的老师有私人恩怨,所以才会故意曝光她,这种行为被称为办公室政治,应该杜绝。
要为录视频的老师点赞。无论他和涉事老师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样的行为都为社会除害。
这并不算偷拍,而是有益于公众的举动,为的是避免更多的孩子受到不法侵害。
相比于沉默不语,他选择将视频发布出来,显然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尽管当地已经辟谣了网上传播的威胁图片,但对于他来说,公开这段视频显然是不顾利弊后的一次见义勇为。他肩负起了教师这个角色应有的社会责任。
官方回应
事件曝光后,湘乡市教育局迅速做出回应,涉事教师已被停职,校长免职,公安已介入调查。官方的迅速反应也体现了对事件的重视和对公众情绪的回应。
这样的处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教育部门的态度,但是,这是否足够呢?
首先,打人的老师已经触犯了法律,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各部门对此高度重视,这是非常积极的反应。涉事老师脾气暴躁,对学生又打又骂,这种行为令人发指,枉为人师。
但是从视频发布后周围人的反应来看,这不像是棕色衣服老师偶发的情绪崩溃,更像是一种常态,因为白衣服班主任无动于衷,同一个办公室其他老师已经见怪不怪了。爆料人甚至已经提前预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已经准备好了录影设备,说明这种情况可能并非首次发生。
由此可见,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的,可能不仅是视频中的这两名学生,而是该学校的其他学生也可能存在类似的情况。而且女学生被虐待、被殴打的时候,甚至不哭,好像已经习惯了一样。
网友看法
有网友曝光,这名老师经常打人,整个女孩天天被打,棍子被打断,耳光响亮 ,甚至都打到有回声了。
体罚本身就是违法的,有网友指出,这已经不仅仅是体罚了,甩耳光、揪头发,这是在侮辱人了吧?这给小女孩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多大的阴影?
有老师表示,应该直接开出这名打人的老师,洁净教师的队伍。
另一些网友表示,这不是在教育学生,而是在把学生当成泄愤的对象。如果被打者是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样的心情?
有网友为家长的软弱扼腕叹息。
还有网友为曝光事件的老师拍手叫好。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教师的每一举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这起事件中,涉事教师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身心造成的伤害无法用简单的“停职”来弥补。
校长为此事承担责任是必须的。但网友还想知道,校长已经被免职,那么班主任呢?这位白衣服班主任在事件中的无动于衷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这起事件还反映出当前一些教师教育方法的滞后。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我们总是认为老师用戒尺严格惩戒学生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严师出高徒的表现。
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中,我们强调的是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育。
老师需要通过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通过暴力和恐吓来要求学生服从。
这起事件的发生也暴露出了学校管理上的漏洞。学校作为教育的第一线,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另外,学校还应该为教师队伍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不得不提的是,曝光这起事件的老师受到了网络暴力攻击。这种“杀人者无罪,报人者有罪”的逻辑,是对正义的扭曲。
我们应该创建一个公民勇于揭露不公的舆论环境,而不是对他们进行攻击。
网络不应成为暴力的温床,应该是传播正义和善良的平台。有关部门发声说,拍摄者“肯定受保护”。拍摄者的隐私理应受到保护。
这件事应该引起我们反思,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反思和杜绝制度监管漏洞,以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