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及优缺点详解
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及优缺点详解
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申请条件、优缺点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条件,并探讨其在实际运行中展现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一、申请条件
根据相关规定,申请经济适用房的家庭成员至少有一人具有所在城市内城镇常住户口5年以上。此外,家庭人均年收入需要低于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另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需要小于等于17平方米(包括申购之日起前五年交易或者拆迁的住房建筑面积)。对于未婚、丧偶无子女或离异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等单独生活的人员,还需要年满30周岁才能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计算是按照同一地址户口簿记载的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者扶养关系的所有家庭成员分摊家庭成员全部住房建筑面积来确定的。
二、优点
经济适用房最为明显的优点就是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很多房子都是近年来新修建的,户型也比较合理,价格要比市面上同类型的商品房便宜不少。政府越来越重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加大了开发力度,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如限制购房人群、给予购买优惠等。近年来新开发的经济适用房地理位置也逐渐转向城区周边地区,开发单位在配套设施、绿化环境等方面也有所进步,更加关注其适用性,因此经济适用房的优势十分明显。
三、缺点
经济适用房建造由政府出面组织,效率低下,违背了市场经济中的专业分工原则。即使间接出面,中间承接的发展商也难以以经济效益为考核,难以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此外,经济适用房以售为主,缺乏退出机制,这是一个根本缺陷。买经济适用房的时候是穷人,但并不代表将来一定还是穷人,收入改善后却不退出,一直占用政府补贴的住房,对其他穷人不公平。此外,经济适用房可能导致穷人聚居的贫民窟、问题社区的形成,造成居住割裂,富人和穷人彼此隔绝、相互不沟通,严重妨碍社会和谐团结。
经济适用房在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提高建设效率,解决退出机制问题,以实现经济适用房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