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一篇经典篇章,记录了孔子与四位弟子讨论志向的对话。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弟子们的个性特点,还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礼乐教化”的重要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出处
先秦佚名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注释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赏析
此句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原文
佚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 一作:何妨)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莫 通:暮)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在家的时候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到:“一个拥
文言知识
一、古今字
鼓瑟希(希同“稀”,稀疏。)
莫春者(莫同“暮”,晚。)
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 古
简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孔子赞赏曾皙观点的原因是曾皙描绘的“春服图”符合孔子重视礼乐教化的思想主张,比起其他三者更为雅洁。文章展现了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如子路的率直自信,冉有的谦虚谨慎,公西华的温文尔雅,曾皙的洒脱不羁,以及孔子的循循善诱和因材施教。
本文原文来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