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美学胜境”:东方佛都的前世今生
探秘“美学胜境”:东方佛都的前世今生
东方佛都,被誉为“东方的卢浮宫”,是一座承载千年佛教文化的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第五大石窟群,更是一个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美学胜境。在这里,每一尊佛像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每一片石刻都诉说着佛教文化的传承。
东方佛都的前世今生
东方佛都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与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相邻,同处凌云九峰,是世界双遗产保护范围内的重要景区。景区占地近千亩,以大型佛像群为主体,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东方佛都是现代人遵循唐代风貌,采用传统石刻技艺创作的摩崖造像群。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接待上千万游客,获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中国主席郭旃称赞其“精美”,原建设部副部长赵宝江建议建立博物馆以纪念工匠,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首席执行官蓝狄·德本称其为“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的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罗恩·范·奥尔斯则感叹其“震撼”,并预测百年后将成为与乐山大佛相融合的文化遗产。
东方佛都的由来
东方佛都的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动因主要有两个:
历史背景:唐代时,乐山凌云九峰“峰各有寺”,但历经战乱,大多损毁,仅存乐山大佛。改革开放后,旅游业蓬勃发展,亟需恢复唐代风貌。
现实需求:东方佛都所在区域原为村民生产生活用地,存在破坏文物保护范围自然生态的问题。同时,因城市建设占地引发的村民安置问题也亟待解决。
东方佛都的规建
中国四大石窟群(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均以众多石窟群环绕一尊大佛为特色,而乐山大佛独尊的局面不符合传统建佛格局。东方佛都的规划以乐山大佛为核心,借鉴四大石窟群精髓,结合本地地貌,规划出“林隐千佛,洞中百窟”的格局。这一方案获得雕塑大师刘开渠、文物建筑专家罗哲文等人的认可,并被四川省政府评定为十大文化产业之一。
东方佛都的施工
东方佛都的建设采用了传统摩崖造像技艺,利用凌云九峰特有的丹崖岩材质。四川美术学院的多位知名雕塑家参与设计,包括创作《收租院》的郭其祥、王官乙等教授。施工过程中,借鉴了乐山大佛的悬空作业技法,克服了近距离作业比例控制等难题。
东方佛都的特色
东方佛都汇集了各类精品佛像,与乐山大佛相得益彰。景区植被丰富,亭榭错落,佛像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再现了唐代凌云九峰的风貌。
东方佛都主要景点
万佛洞
万佛洞全长700多米,由南窟、南过道、中窟、北过道、北窟和地宫组成。其中,地宫最为壮观。
- 天王殿:长36米,宽15米,高13米,四大天王各司风调雨顺之职。
- 释迦牟尼坐佛像:通高3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山中佛像。
- 达摩祖师洞:通长56米,宽17米,高13米,达摩祖师像高10米。
- 石刻八百罗汉:国内独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 药师佛洞:全洞长45米,宽23米,药师佛高51米。
大佛湾
三面群峰环抱,三重殿垂直而下,形似龙椅,两侧佛像从北魏至宋朝。
观音窟
- 媚态观音:高9米,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 双柱窟:中国唯一的双石柱心神车窟。
- 千手观音洞:千手观音高9米,造型优美。
降妖池
展示释迦牟尼成佛前降魔女的故事,是中国雕塑大师刘开渠的唯一佛像作品,赵朴初题诗称其为“最后的庄严”。
东方卧佛170米
利用自然山体延伸,南端刻头、北端刻足,中间保留自然植被,宛如绿被覆盖的释迦牟尼涅槃像。
印度湿婆
高10米的青铜雕像,四臂作无畏、火焰、象鼻等手印,展现创造和毁灭宇宙的神力。
景区东大门
褚红条石砌建,门额上“东方佛都”四字为雕塑大师刘开渠绝笔。门洞设计寓意佛教“三解脱门”,门额雕刻古印度佛像,门廊饰以敦煌飞天浅浮雕,象征佛教沿河西走廊东传。
东方佛都不仅是一座佛教艺术的殿堂,更是一个展现中国古代工匠智慧和艺术成就的宝库。它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