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初徐达北伐成功的原因分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初徐达北伐成功的原因分析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41721245_121164958/?pvid=000115_3w_a

明朝灭元统一中国是一个由南向北推进的特例。为何明初能实现大一统?本文将从元朝内部矛盾、北伐战略路线以及北伐将领的素质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徐达北伐成功的原因。

元朝内部矛盾消耗了元朝力量

元末蒙古内部矛盾消耗了元朝力量。先是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两大集团的矛盾斗争。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地纷纷出现了抗元的武装力量,慢慢地就形成像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等独占一方的农民起义领袖,元朝中央政府也组建力量平定各地的农民起义,到后期就形成两股大的势力,一股是扩廓帖木儿,一股是孛罗帖木儿。这两股力量又互相不服,为了争抢地盘时有斗争,而元政府对这两股军事力量也没有太多办法干预,只能从中调停。

而这两股力量又参与到当时元顺帝和太子之间的斗争之中,先是扩廓帖木儿集团和太子党要铲除元顺帝身边的势力,诬陷皇帝舅舅老的沙等人,老的沙逃到孛罗帖木儿那边寻求保护;后孛罗帖木儿带兵到元大都强势将太子党的搠思监、朴不花杀死,太子出逃。

此事被太子怀恨在心,命扩廓帖木儿攻击孛罗帖木儿,两大集团又开始交战,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孛罗帖木儿被刺身亡,扩廓帖木儿被封为左丞相,后封为河南王,调度天下兵马"肃清江淮"。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扩廓帖木儿在河南又和元关中四军阀李思齐、张良弼(思道)、孔兴、脱列伯不和,双方又开始内斗不止,史书上记载"相持一年,前后百战,胜负未决"。本来被元朝廷寄予厚望去讨伐江淮一带起义军的)扩廓帖木儿就这样被拖在河南。

北伐路线避实击虚,有效达到目的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起兵25万开始北伐。在北伐伊始,朱元璋为了得到北方地区人民的支持,早就发布檄文“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并严令北伐部队要秋毫无犯,不能惊扰当地居民,这样就得到北方广大汉族人民的支持。

北伐路线首先选择从江淮入但是元军兵力较弱的山东,仅仅四个多月就拿下了山东地区,而后转向河南,并抓住时机很快占据潼关(当时扩廓帖木儿还在和关中四军阀在互斗,对明军处于观望状态),这样就扼守住关内向河南地区进攻的咽喉。随后又从河南入河北直奔元大都而去,北伐军队七月初二由河南开封出发的,一路上势如破竹,七月二十日取长芦(今河北沧州),二十三日至大沽(天津)。

二十八日元顺帝看大势已去出逃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至此山东、河北、河南之地尽属明朝。由于元在关内、山西军队由于元顺帝的出逃出现了混乱局面。而后北伐军又挥师西进拿下山西和甘陕,元军抵抗不住纷纷撤向长城以北地区。

徐达等北伐将领具备高素质的军事能力和北伐军队素质高

徐达作为明朝第一名将,其军事指挥才能自然是不用多说的,明史评价他为“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还有先锋常遇春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人物,另外还有汤和、邓愈等一批从战场上打出来的高素质的将领,在关键时刻能打硬仗,打苦仗。另外当时北伐军队使用了火器在武器上有优势,同时北伐军也有一支强有力的骑兵部队,和蒙古军骑兵对抗也不落下风。这些都也是徐达的北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