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搅拌加热的中药真空浓缩罐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搅拌加热的中药真空浓缩罐的制作方法
中药真空浓缩罐是一种用于中药提取和浓缩的设备,其主要特点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加热、搅拌和蒸发等操作。这种设备能够有效降低中药材的水分含量,提高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率,同时还能保持中药的原始风味和营养成分。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药真空浓缩罐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通过在管体内部安装电热管对药液进行加热,但是电热管长时间与药液进行接触会影响电热管的使用寿命,且电热管只能对局部药液进行加热,无法对均匀对药液进行加热,且药液中会附着大量药渣,不及时对药渣进行清理会导致药渣附着在罐体内壁,不仅不便于清理,同时影响后续中药生产使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搅拌加热的中药真空浓缩罐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搅拌加热的中药真空浓缩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搅拌加热的中药真空浓缩罐,包括真空浓缩罐本体,还包括:
安装在真空浓缩罐本体顶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外侧设置有对电热管进行防护的加热罩;
设置于真空浓缩罐本体外侧的进料箱,所述进料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对药渣进行过滤的过滤板,所述真空浓缩罐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清洗箱,所述清洗箱的底部设置有多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真空浓缩罐本体的顶部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药液进行搅拌的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真空浓缩罐本体底部残留物进行刮除的第一刮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对真空浓缩罐本体内部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导杆,所述导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对过滤板表面药渣进行刮除的第二刮板。
优选的,所述清洗箱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
优选的,所述进料箱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进料箱的一侧设置有密封门,所述真空浓缩罐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出料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板可对药渣进行过滤,避免药渣残留在真空浓缩罐本体内部的问题,拉动第二刮板将过滤板表面药渣进行刮除,可对过滤板进行快速清理,通过电热管可对药液进行加热,通过加热罩可对电热管进行防护,避免电热管长期接触药液的问题,提高了电热管使用寿命,转杆可带动电热管进行转动,使电热管对药液进行均匀加热。
技术特征
一种可搅拌加热的中药真空浓缩罐,包括真空浓缩罐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搅拌加热的中药真空浓缩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套(14),所述固定套(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药液进行搅拌的搅拌杆(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搅拌加热的中药真空浓缩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真空浓缩罐本体(1)底部残留物进行刮除的第一刮板(16),所述安装板(5)的顶部设置有对真空浓缩罐本体(1)内部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搅拌加热的中药真空浓缩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板(18),所述拉板(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导杆(19),所述导杆(19)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对过滤板(10)表面药渣进行刮除的第二刮板(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搅拌加热的中药真空浓缩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箱(11)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有水泵(21),所述水泵(21)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通有储水箱(22),所述储水箱(22)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2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搅拌加热的中药真空浓缩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箱(8)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24),所述进料箱(8)的一侧设置有密封门(25),所述真空浓缩罐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出料管(2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中药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搅拌加热的中药真空浓缩罐;包括真空浓缩罐本体,还包括:安装在真空浓缩罐本体顶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电热管。本技术通过过滤板可对药渣进行过滤,避免药渣残留在真空浓缩罐本体内部的问题,拉动第二刮板将过滤板表面药渣进行刮除,可对过滤板进行快速清理,通过电热管可对药液进行加热,通过加热罩可对电热管进行防护,避免电热管长期接触药液的问题,提高了电热管使用寿命,转杆可带动电热管进行转动,使电热管对药液进行均匀加热。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彬,魏春惠,孟爱萍,田永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菌联肽康(山东)医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30
技术公布日:202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