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张正河:四会为广东县域发展带来新经验
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张正河:四会为广东县域发展带来新经验
7月31日,《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研究成果出炉,公布了“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其中,肇庆四会市成功入选,位列87位,是继惠州博罗县后,广东省第二个入选“赛迪百强县”榜单的县(市、区)。2023年,四会全域地区生产总值759.15亿元,人均GDP超11万元,这个距离“千亿县”仍有一点距离的县级市为何能荣登广东第二个“全国百强县”?又将为广东省其他县域的发展带来哪些经验?
对此,南方日报、南方+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河,谈谈县域发展的“四会样板”。他认为,通过对县域各种优势资源的清晰判断、整合来准确设定发展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这对肇庆、广东省乃至国内所有区县来说都是很好的经验,也将为“百千万工程”发展树立标杆。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河。受访者供图
有力政府服务和有效市场相互配合
张正河认为,四会入选“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将为肇庆乃至广东省的发展带来多方面机遇。首先,这对四会而言是很好的奖赏和荣誉,但同时对县域经济的管理者、各级班子成员来讲更多的是压力。
他认为,榜单中的百强县绝大多数是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只有极少数资源大县进入百强县,而这些做得好的县域几乎都是通过有力的政府服务和有效的市场相互配合,两只手都要抓,两只手都很硬。只有有效的市场才能带来更多招商,只有有力的政府才能在出现问题时统筹解决。
但总体而言,入选榜单对于四会而言更多还是机遇。他希望榜单发布后,政府工作人员能认真看待这份荣誉,做好各项服务,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招商、产业、文旅等各项机遇才会随之而来,吸引更多资源要素流入。
整合优势资源,做出正确规划
张正河表示,中国目前实行的城乡统筹、城乡融合、城乡共同发展的思路在广东非常重要,但压力也很大,问题多,难度大。粤西、粤北等地的县相对来讲发展差距较大,因此,“百千万工程”通过乡村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县域的发展为城乡发展打开了新画卷、新空间。
他认为,本次四会入选榜单,对于发展中的广东中部地区带来很好的启示——通过对县里各种优势资源、优势要素的分析整合来设定发展规划,发展区域经济,这对肇庆、对广东省乃至国内所有区县来说都是很好的经验,也为实现“百千万工程”树立标杆。
四会大沙镇元心村是广东省典型村。四会发布供图
多年来,四会做得很好的地方就是对自身优势资源的清晰判断,除内在动力外,还积极利用好外脑,包括外在的科技力量、智慧力量来促进社会发展规划和实施,对相关规划科学论证和判断,对主导产业准确选择,然后一张蓝图绘到底。
尽管过程中会对某些产业有适当微调及深化改革,但不至于出现“在产业上来回翻跟斗”“来回折腾”,避免出现换了领导班子就更换发展规划现象的发生,这对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而言将是很大的破坏,也是县域发展的重要经验。
虽然四会目前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上与大湾区其他地方相比仍有空间,但其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等领域,综合发展能力值得肯定。
四会桔子小镇景区,为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产融合示范区的主体项目之一。南方+刘舜欣 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会的农业产业,如四会沙糖桔在全国来讲都占据优势地位,如何保证优质沙糖桔对大湾区人民的供应,这是四会在优势的农业产业等方面可以做出的探索。
符合发展规律,高水平“外脑”协同应对
张正河指出,任何国家、任何历史阶段及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会存在产业波动,如何能在周期性的波动中突出主导产业,又久久为功?这就需要行业协会、高水平的外脑及头部企业共同研究应对,否则就会出现某一产业一旦赚钱,蜂拥而上、陆续模仿,结果就是产业集群的供给大量增加,产业竞争明显加剧,对于县域发展来讲尤其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梁小明 摄
张正河建议,四会下一步最重要的是“顺天”,即符合发展规律,适合当地发展,根据人们的发展心理、人情和人性来推动制度建设。他表示,今后若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再充分发挥长处,通过正确分析发展规律来减少产业波动带来的损失,那县域经济一定会有所突破,一步一个脚印往前,在国内县域中实现更超前、迅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