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流胶病防治指南:发病原因、症状识别与综合防治方案
果树流胶病防治指南:发病原因、症状识别与综合防治方案
果树流胶病是蔷薇科、芸香科果树上普遍发生的病害,特别是在柑橘、桃、杏、李、樱桃、苹果上危害较重,对树势影响极大,果树的产量和质量也跟着受挫,病情严重时甚至能造成整个果园毁灭。本文将详细介绍流胶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帮助果农有效应对这一病害。
发病原因
流胶病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种。
非侵染性流胶病
在各地区均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病菌多从创伤口、病虫害伤口、冻害部位等入侵,引起伤口部位流胶,或管理粗放,修剪过重、施用氮肥多、黏土等造成的树体生理失调发生在果实、皮孔部位流胶。
侵染性流胶病
是由葡萄座腔菌和桃囊孢菌侵染所致。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从皮孔或伤口侵入,以后可反复侵染。
核果类果树如桃、樱桃流胶病发生多的原因:
- 寄生性真菌及细菌的危害。
- 虫害、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冻害、霜害、冰雹、日灼等。
- 接穗不良及使用不亲和的砧木。
- 果园干旱或渍水。
- 土壤过于黏重以及酸碱性大。
- 施肥不当,生长期修剪过度及重整枝,栽植过深。
病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非侵染性流胶病
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上,严重时小枝也可发病危害果实。初期病部稍肿胀,后分泌半透明、柔软的树胶,雨后流胶重,随后与空气接触变为褐色,成为晶莹柔软的胶块,干燥后变为红褐色或茶褐色的坚硬胶块,随着时间推移,流胶数量增加,病部皮层变成粗状突起斑块(雨淋部分严重,背面较轻),随后木质部逐渐变成褐黄腐朽色(但无病原物产生)。致使树势越来越弱,防治不力逐渐死亡。老树发病重,幼树发病轻。
侵染性流胶病
主要危害枝干,亦侵染果实,病菌侵入当年生新梢,以新梢皮孔为中心,形成瘤状突起病斑,但不流胶。次年5月瘤皮开裂溢出胶液,为无色半透明黏状物质,后变成茶褐色硬块。病斑凹陷成圆形或不规则斑块,其上散生小黑点。多年生枝染病,产生水孢状隆起,病部均可渗出褐色胶液,导致枝干溃烂甚至枯死。果实染病,起初点状发生流胶,后变为褐色腐烂,其上密生小粒,潮湿时可流出白色块状物。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枝里越冬,次年3月下至4月中旬散发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主要经伤口、皮孔及侧芽入侵。特别是雨天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顺枝流下或溅附在新梢上侵入,潜伏病菌的活动与温度有关,当气温15℃左右时,在日照少、连续阴雨、湿度大情况下则病部流出胶液,随气温增高,树体流胶增多,病情加重。病菌最适宜在PDA培养基上和25-30℃度条件下生长。此病一年有两次高峰,第一次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二次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以后不再侵染危害。两次高峰期前的新梢生长季节,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不可错过。
有啥异同
生理性流胶的发生多始于树体受损或有伤口产生。当然,这里所说的树体受损特指分子层面的,例如果树遭受过冻害、灼晒等不良环境胁迫,细胞器膜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损坏;果树修剪、台风、冰雹、驻干害虫等形成的机械损伤同样会诱发流胶。
侵染性流胶的致病菌以真菌为主如葡萄座腔菌、疫霉属真菌、茎生拟茎点霉菌、尖孢镰刀菌等。部分细菌亦可诱发流胶,如丁香假单胞菌、细菌性溃疡病菌等。
主要区别:生理性流胶偶发性较强,侵染性流胶存在一定规律性,如上年受侵染后,下年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存在两个发病高峰;侵染性流胶不依赖伤口,可从皮孔处侵入,但伤口的存在会使得病菌侵入更方便。
相似之处:病症上极其相似,后期均是流胶加溃烂;致病机理上大同小异,均是因乙烯水平大幅上升导致树胶多糖过度合成;发生条件上,树势衰弱均会加重其发生。
防治措施
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要以农业防治与人工防治相结合为主,化学农药防治为辅,化防的主要关键期是,在侵染发病两个高峰期控制孢子的飞散及孢子的入侵。具体措施如下:
- 选择地势较高的肥沃的沙壤地建园。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 及时防治病虫。加强对多种干腐病、腐烂病的防治;及时防治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秋末,可在树干、大枝涂白消灭越冬菌源、虫害,冬季凊园消毒,刮除胶块及其下部烂皮及木质并烧毁。萌芽前全树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
- 对于流胶,要用刀刮净;对皮层和木质部变黑腐烂的流胶部位,先刮净流胶,再将变黑和腐烂组织刮净;并用刀划几道,然后用靓果安30-50倍液+渗透剂(有机硅等)涂抹(注意涂抹面积应大于发病面积的1-2倍);也可用4-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毒涂抹。严重时,间隔7-10天,再涂抹1次。
- 生石灰防治法。涂抹时间,在树液流动期,晋城地区在3月中下旬,此时,正是流胶病始发期,也是防治关键期。涂抹方法,将生石灰涂撒于病树流胶部位,亦可将生石灰粉装入袋内抹于流胶处;严重树先刮病斑、干胶、老翘皮后涂抹更好;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在阴雨天、湿度大、树皮流出的胶液黏度大时容易沾上生石灰粉效果更好。涂抹后5-7天流胶停止,症状消失,不再复发,此法简便有效。
- 生长季节适时喷药。3月下至4月中旬是病菌弹喷孢子期,5月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选择适宜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刮皮后用50%氯溴异氰尿酸1:3兑水+40%春雷霉素6倍混配涂抹后,用塑料薄膜包扎有特效。两种都是强内吸渗透。或氯溴异氰尿酸+松脂酸铜或噻菌铜,或肟菌·戊唑醇+嘉美红利+阿米妙收等药剂喷淋涂抹,使用上述农药最好交替使用,化学防治与农业防治相结合,对流胶病防治效果好。
对于已发生流胶的果树,应刮除病部至健康部,及时用药涂抹保护,建议避开雨期,配合芸苔素内酯、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治愈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果树流胶病的侵染途径及防治新方法!》农科讲堂
《果实流胶病如何防治效果更好?》农业种植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