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形态特征变化:2.不完全变态
昆虫的形态特征变化:2.不完全变态
昆虫的变态发育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其中,不完全变态是一类重要的变态方式,主要包括渐变态、过渐变态和半变态三种类型。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详细介绍这三种变态方式的特点和过程。
有些昆虫一生只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不经历蛹的阶段,这类变态方式称为不完全变态。其实在不完全变态这一大类型中,又可以分为渐变态、过渐变态和半变态三种类型。
1.渐变态
斑衣蜡蝉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姑娘、花蹦蹦儿。不过,刚孵化出来的若虫并不是很漂亮,而是有点庄严,从头到脚全身黑色,只是点缀着一些白色的小点;蜕两次皮以后,除了腿脚之外,穿上了红底并镶嵌白点和黑纹的小花衣;等它发育为羽翼丰满的成虫时,就会穿上蓝灰色的外衣(这是它的前翅),内衬是镶有黑点的鲜艳的红色,飞行时便会露出艳丽的后翅,甚是美丽。斑衣蜡蝉雌成虫会在树干上产下一连串的卵宝宝,为了保障卵宝宝能够顺利越冬,雌成虫产卵后,还会排出大量的黏液覆盖在卵粒上。经历漫长的冬季以后,第二年的 4~5 月卵宝宝开始孵化,新一代的成长开始了。
斑衣蜡蝉4龄若虫
斑衣蜡蝉的不完全变态过程(来源:《昆虫的智慧》)
2.过渐变态
缨翅目、同翅目中的粉虱科和雄性介壳虫的变态也类似于渐变态,不过它们的变态过程比渐变态稍微特殊一些,或者说更加复杂一些。当它们从末龄幼虫转变为成虫前要经历一个不吃不动的时期,类似于完全变态的蛹期,不过并不是真正的蛹,我们称之为伪蛹。具有伪蛹阶段的变态方式称为过渐变态。可见,过渐变态是不完全变态向完全变态演化的过渡阶段。
3.半变态
蜻蜓目昆虫的幼虫(稚虫)生活在水中,而成虫在陆地生活,稚虫期和成虫期在形态、呼吸器官、取食器官等方面的差别较大。这种变态方式称为半变态。
蜻蜓用尾巴一点一点地在水面上点水,将卵产在水中。卵在水中孵化为稚虫,稚虫在水里生活。
蜻蜓的稚虫又名水虿(chài)。水虿既没有翅又没有尾巴,身体扁而宽,跟成虫期的蜻蜓一点都不像,而且用鳃呼吸。水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要经过十多次的蜕皮,不过到了末龄期就不能用鳃呼吸了,因为它们要为羽化做准备,会爬到岸边的石头上或者水草枝上,不吃也不动,胸部逐渐长出翅芽并不断膨胀,腹部慢慢变细,最后羽化为可以自由飞行的蜻蜓。晚唐诗人韩偓的《蜻蜓》贴切、细腻地刻画了蜻蜓的形态、行为:“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
低龄水虿
蜻蜓的不完全变态过程(来源:《昆虫的智慧》)
资料来源:中国林业出版社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