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赏乐|从《乐土》到《有女》——谈谈《封神》第二部里的电影主题曲创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赏乐|从《乐土》到《有女》——谈谈《封神》第二部里的电影主题曲创作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50220A08WX800

伴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成功突破100亿元,这部在预售阶段并非头部主角的动画电影,已经成为今年春节档电影的第一赢家。相比之下,之前备受期待的同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主题的另外两部春节档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票房表现,则各自只能用差强人意和不温不火来形容。这样的反差,直接跟《射雕英雄传》和《封神第二部》遭遇的颇为一般的口碑直接相关。

跟第一部相比,《封神》第二部在剧情张力、思想深度,乃至特效呈现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退步和不尽如人意之处;然而就电影配乐、尤其是主题曲的创作而言,仍然保持了跟第一部旗鼓相当的水准。第二部里的两首主题曲——《乐土》和《有女》,无论是之于电影叙事与表达的重要助力作用,还是其本身的艺术价值、音乐水准和表达意蕴,都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春节档院线电影,《封神》第二部在剧情编排、特效设计等方面,不可避免要基于大众化的商业考量,然而以第一部和第二部里的四首片尾曲为中心的电影配乐,则体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与思想厚度。如果把《少年赋》《回归》《有女》《乐土》这四首片尾曲的MV组合在一起,则《封神》这部商业大片,则瞬间转化为作者气质浓烈,交织着民族音乐、世界音乐与交响乐史诗的精华版艺术电影,非常值得仔细回味。

以《乐土》为例,独唱与合唱、民乐与管弦乐团的中西和鸣,在人声与音乐的编配上层次丰富、气象万千,夜深人静之时,戴上蓝牙耳机独自聆听,可以从容与其中的音乐合二为一、乐忧忘我。

《乐土》和《有女》的歌词,都采取了《诗经》诗句基础上的白话再创作。“黍麦离离”那一段,化用自《诗经》中的《王风·黍离》;“嘉宾是迎,仇寇当逐”则是用《诗经》体文风,将广为流传的“朋友”与“好酒”、“豺狼”与“猎枪”的官方经典外交表达进行再创作,体现出编创团队对大众文化心理的精准把握。

在《乐土》的歌词中,“我”是最为重要的关键词,宏大叙事意义上的“国家”,在这首歌里,为更具贴近性与在场感的“我乡”所替代。从“我居我处”到“我守我护”,我们不惜通过战争所守卫的,不再是宏大而相对空洞的“国家”,而化成我们安居的家园、我们朝夕相伴的亲友,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乡土大地和日常生活。跟将近二十年前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国家》类似,《乐女》立足个体、立足可感可知的乡土与日常的抗争动员曲,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一种自下而上的爱国主义话语重构,既足够顺承历史文化传统,又贴近新生代的话语与认同惯习,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新型“主旋律”表达,让人动容。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从第一段里的以抗争守护“歧山”,到第二段里的以天下大同共护“千山”,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式的递进表达,以个体、社区与共同体之抗争和捍卫,推延至家国、世界与全人类之幸福与安宁,是以必要之抗争传递和平与大同之“止战”理念。在世界纷乱之当下,反复聆听此曲,更能获取感动、慰藉与共鸣。

如果说《乐土》的创作,是把家国一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革新观念,跟中华文学元典《诗经》里的文学书写与精神元脉做充分对接的话,《有女》这首歌的创作,则同样是在《诗经》之于男女情感的文学书写的基础上,充分融入了“多元一体”的当代民族观念与“男女平等”的现代性别观念。

《有女》由台风飒爽的彝族女歌手吉克隽逸演唱、蒙古族女性音乐人蒙柯卓兰充分利用汉族文学元典《诗经》里的诸多元素创作而成,其主题和内容,又跟电影中蒙古族女演员那尔那茜饰演的女将邓婵玉,构成深度意义上的互文关系。这样的编创团队与渊源关系,既是当代语境下中华民族共同体重构中华经典的电影书写的动人案例,又是陈寅恪先生当年所谓以游牧民族刚猛精悍之血性,改良中原文化之躯的当代生动演绎。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众舆论热议的应该让邓婵玉来做天下共主,就不只是一种女性主义语境下的政治正确,也有着深刻的当代中华各民族互鉴共融、构建新式现代性意义上的女性主体、性别文化与情感关系的应有之义。

正基于此,包括毛尖老师等影评人在内的对于电影中姬发的软弱与“立不住”的批评,我们从反向来理解的话,是不是也同时打破了情感关系必须由男性主导、必须由男性扮演刚猛与豪气形象的传统刻板印象?

从这个角度理解,邓婵玉在电影的“女儿情”流露,比起《封神演义》原著中成为战争与土行孙双重“工具人”的处理,难道不是女性情感与欲望的本能力量的自然流露?而她最终的死,也绝非只是因为与姬发的私人情爱,更来源于家族传承的以战止战、不滥杀无辜的道义之牺牲。相比于明末李香君与柳如是的坚守个人家国名节,电影中的邓婵玉则更进一步,从“小乘”之“渡己”,到“大乘”之为天下安宁与正义而慷慨赴死。这不只是邓婵玉的英雄主义,也是当代革新观念映照下的新女性之英雄主义。这样的人物,赢得包括众多男性在内的广大观众的喜爱,确实是众望所归。

《封神》第二部里的这两首主题曲,延续了第一部里《少年赋》与《回归》这两首刚柔并济、共辅叙事的合力与张力——《有女》以相对温情与柔性的状态,讲述以邓婵玉为中心的女将军戮力担当、慷慨赴国难的勇气与英雄本色;而《乐土》则采取以小见大、推己及人的从个体到社群、从小家到大国的自然推演,把人人基于和平与耕耘的幸福生活理想、转化成为反抗邪恶与不公而战的有机国家与共同体动力——两首歌组合在一起,以音乐散文的笔法,将《封神》系列的主题与思想意蕴和盘托出,实在是相对差强人意的《封神》第二部里最为精彩的篇章与元素之一。

好的电影主题曲,一方面能助力电影的主题与叙事表达,另一方面也能以更加凝练的方式和更便于传播的形式,传递电影的核心思想意蕴。近年来的春节档电影中,可以跟《封神》系列的电影主题曲相提并论的,还有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江红》里、那首反复出现的改编自宋人蒋捷名词的《樱桃曲》。“樱桃”既象征超越恩怨仇杀与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的纯洁与家国大义,又象征远离庙堂喧嚣的日常生活与家庭温情;这曲《樱桃曲》,既起到了在高度紧张的剧情中舒缓张力的作用,又对影片主旨的表达来说不可或缺,同样让人过耳难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