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宁品读】蒲扇摇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宁品读】蒲扇摇夏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26549

儿时夏天的记忆里,总有一把蒲扇,伴我度过美好的童年。那把蒲扇,由葵树叶子制成,也叫葵扇。

立夏节气一过,天气慢慢变热,母亲便把沉睡了一年的蒲扇找出来,有些蒲扇用久了,扇柄处光滑可鉴,色泽深灰,古朴得像个古董;有的破损了,母亲就修修补补接着使用;扇面碎了的,用碎布缝补;扇把断了的,就找根大拇指粗的枝条劈开,将扇面夹在中间,然后用细麻绳缝捆好。家门口弄堂的一块地方,便是各家的庭院,每临傍晚,家家都会在门前洒水降温,然后清扫干净,从家里搬出方凳矮凳,放上烧好的饭菜,劳累一天回家的大人,摇着蒲扇“围方凳而坐”,孩子们端着碗也围过来吃饭。晚饭一吃好,像拆台演戏似的,赶忙收拾碗筷,搬出竹椅门板,搭好床铺。洗好澡的孩子困了上去,手里摇着蒲扇。大一点孩子聚在一起,抑或下军棋,抑或打扑克,那一扇一扇的蒲扇,带出一股一股清凉的柔风。

儿时的夏天,是蒲扇的夏天,整个夏天都是在蒲扇的摇晃下度过的,承载着童年的一个又一个美好夜晚。那时棚户区还没通电,更不用说电风扇空调了。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各种炎热组团似的一拥而至:闷热、炎热、酷热、干热、熏着热、蒸着热,蒲扇绝不是可有可无之物。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一把蒲扇,与人形影不离。由于蒲扇在扇子中经济、耐用、扇风效果又好,除了能带来清凉之外,还能驱散蚊虫袭扰,捕捉萤火虫,摇累了放屁股下坐一坐;烈日当头时,用它遮阳;下雨时顶在头上当雨伞,回家随手一甩,扇面又干净如初,可谓是“干湿两用”。那时每个家庭基本是人手一把蒲扇。吃完晚饭便摇摆着身子出门,如影随形地摇着蒲扇,三个一群、两个一起的男女老少,或高谈阔论,或慢声细语,漫无边际地侃着、聊着,享受夏夜凉凉清风的惬意,透露着街坊邻里和谐温馨的氛围。

有一天,母亲看到我蒲扇周边布条脱落,扇面裂开几个口子,于是给我换了把新蒲扇。那把破损的她舍不得扔,找来布条,把破损的扇面聚拢放平包上,然后用针线缝好,降为生煤炉专用。在母亲眼里,缝缝补补,才能对得起那颗惜缘惜物之心。其实,任何物品都有一个消损的过程,新旧相融,互为辉映,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因为旧是新的基础。用得久了,自然生了情感。哪怕破旧,也无可替代。记得我读书以后,还在扇面上写个顺口溜:“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向我借,请过八月中。”因此,一般不会借给外人使用。

时间是最好的发酵剂,新蒲扇在我手里,扇凉风、扑打萤火虫、有时还当作小伙伴作战的武器,自然脱不了妈妈一次次地修补。随着年龄的长大,懂事爱物了,蒲扇的生命也慢慢变长。扇柄的颜色被岁月打磨得油光水滑,起了一层厚重的包浆。其实,人与蒲扇,是相敬如宾,亦是耳鬓厮磨,有些物品只有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才慢慢绽放出光华,才与自己产生更深刻的情感链接。从新到旧,是另一种形式的生长;由浅而深,是漫长的情感的储蓄。妥帖之用才是一种生活,这样的妥帖是在时间里磨合出来的,在一次次使用中,我们适应着它的形态,它的形态也随我们的习惯有微妙变化。

后来我成家了,我把蒲扇一直带在身边。这么多年了,这把蒲扇仍是记忆中的样子,不过在孤寂中显得更加的孤寂。每次在储藏室里看到它,记忆渗入慢慢地沉思,仿佛过去的时间还附在蒲扇上。我拿起摇了摇,依然还是凉风习习,似乎在远处的空间里,看到从前的记忆,看到母亲的影子,看到蒲扇的品性,看到悠长的乡愁,看到那时欢乐惬意的生活。

岁月易逝,人已渐老!曾几何时,蒲扇是最好的抗暑佳品,是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必有的“避暑神器”,像是一位忠诚的老友,陪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炎炎夏日。而今世异时移,不论是蒲扇、羽毛扇、团扇、折扇、绢宫扇,甚至扇匠都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留下清凉的记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