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农商银行:天渠引活水 金融助产业
遵义农商银行:天渠引活水 金融助产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0多年前,在遵义播州区草王坝村,一道天渠送来源源不断的活水,让这里的人们吃上白米饭改变了命运。如今,在这片天渠清泉滋养的绿水青山之上,人们渴望着点“绿”成金,写下新的追梦故事。
夏云峰,黄大发老爷子的邻居,当年修渠时他才十六七岁,但也跟着父辈参与其中。如今,随着团结村的蓬勃发展,他也看到了做民宿旅游的新商机。
有想法也有场地但缺少资金,夏云峰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当地的遵义农商银行平正支行。
“我们为什么选择农商银行?因为当时黄老支书修渠的时候也是农商行帮助的,我们这个情结是继承下来的。农商行也对我们这些当地的老百姓也是大力支持,我们和农商行也有一定的情结在里面。”夏云峰说。
遵义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深耕本土、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同时在大发精神的感召下,更是针对当地特色种养殖业、新型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提供贷款政策扶持等。
因此很快,夏云峰便顺利拿到了两百万元贷款,他的民宿也很快就如愿开门迎客。
这些年的发展,团结村的村民心思越发活络。燥热的夏季和河面的凉意,让大家打起了发展“河边经济”的主意。
天渠河原名廉江河,因河水清澈、河滩众多,是附近不可多得的避暑好去处,吸引着众多游客来这里戏水、纳凉。为了便于管理,完全由村民自发组成的“红心管事组”便成立了。
“红心管事组”成立之后,村民还集资对河滩进行打造,利用巨大客流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就业和增收问题。
目前,“红心管事组”已有52户村民入股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摆摊增收,参与河道管理还可以每月领取到4000元左右的工资。
“这52户当中根据我掌握的情况,可能有80%的农户都在农商行有贷款。也就是说,农商行支持了我们这个河边经济,现在我们这个和河边经济是很火的。”夏云峰说。
从引水到发展,从脱贫到致富,在团结村,贵州农信的身影未曾缺席,持续将金融活水的力量注入这片土地,助托着每一个勤劳踏实的致富梦想。
“无私奉献、敢于作为、不畏艰难的大发精神在一代代传承,就像我们走千寨、进万村,送信息、送资金的农信人的挎包精神那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在广袤的农村践行‘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千家万户’初心使命,在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中彰显责任担当。”遵义农商银行天池支行行长刘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