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几个睡眠习惯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和高血压
有这几个睡眠习惯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和高血压
睡眠是人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过程,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的睡眠习惯并不理想。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不良睡眠习惯及其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并提供实用的改善建议。
常见的不良睡眠习惯
- 晚睡晚起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因工作、娱乐等原因,习惯晚睡晚起,觉得只要“睡够了”(比如每天睡满7小时)就没事。
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有研究发现,熬夜损耗的精力和健康并不能通过补觉来修复!
一项研究对超过6万名年龄在45~62岁的女护士进行了睡眠实验,并收集了睡眠类型、睡眠时间、糖尿病家族史及身体活动等数据,来评估睡眠类型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1]。
结果显示,与习惯早睡早起的人相比,晚睡晚起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72%[1]!
也就是说,晚睡晚起的人,虽然“睡够了”,但依然更容易得糖尿病!
- 每日睡眠时间<6小时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近三成的居民的夜间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2],同时,很多人并没有睡午觉的习惯!
睡眠不足,不仅仅只带来疲惫与困倦,也是可能引发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一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研究[3],分析了英国生物数据库中超过40万人的数据,从遗传学的角度评估睡眠时间与12种心血管病的关系。
结果显示,每天睡眠小于6小时,高血压、肺栓塞、冠心病、心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升高15%、30%、24%、21%、15%[3]。
- 开着灯睡觉
还有些人,习惯在晚上开灯睡觉,觉得这样更有安全感。
可是你或许想不到:这种看似无害的习惯,却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一项发表在《柳叶刀》子刊的研究显示,与“光照暴露水平”更低的人相比,夜间“光照暴露水平”更高的人患糖尿病风险增加67%[4]——这可能与光照影响内分泌代谢有关。
看来,开着灯睡,或许更“安全”,但并不健康!
“睡不好”的其他危害
事实上,“睡不好”的危害远不止如此,还包括:
- 变胖
与正常睡眠时间相比,睡眠时间过短会让体重增加5公斤的风险增加26%[5]。
“熬夜肥”真不是幻觉哦!
- 变“傻”
我们或许都曾在失眠或熬夜后干过这样的傻事:地铁坐过站、出门忘带钥匙……
其实,这都是睡眠不足的“后遗症”。
研究发现,连续17~19个小时没有睡觉的人,大脑认知能力和酒精血液浓度0.05%的人(在有的国家已经属于“醉驾”)相似[6]!
- 变老
与睡眠规律的人相比,入睡时间不规律、工作日和周末的睡眠习惯差异较大的人,生物年龄老了9个月[7]。
难怪每次熬夜后,都觉得自己老了好多!
- 更抑郁
一项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发现,长期不规律睡眠、晚上熬夜、晚上睡眠时间较少,会增加一个人患抑郁症的风险[8]。
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
可能想必不少人内心已经在叫冤:不是我不想早睡,是真的太忙/短视频太让人上瘾了啊……
没关系,改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往往始于一些微小的行动。
或许,你可以从今晚开始,尝试下面小贴士:
- 规律作息
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床和起床(即使是周末,知道这有点难);
-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睡前拉上床帘,关上窗户,并关灯(实在怕黑的小伙伴也可以开个光线柔和的小夜灯)。
- 适当运动
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但注意不要在睡前3小时做剧烈运动。
- 调整饮食
晚餐适量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睡眠质量不好的人,从下午开始就不要摄入刺激性饮品,如咖啡、酒等。
- 适当放松
睡前可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如听轻音乐、泡脚等。
- 合理午休
建议将午休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既可以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也不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天寒正好眠,何必等光敛”。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今晚可以早点躺下,做个美梦。
参考文献
- Kianersi S, Liu Y, Guasch-Ferré M, et al. Chronotype, Unhealthy Lifestyle, and Diabetes Risk in Middle-Aged U.S. Wome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n Intern Med. 2023;176(10):1330-1339. doi:10.7326/M23-0728
2.《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2024.
- Ai S, Zhang J, Zhao G, Wang N, et al. Causal associations of short and long sleep durations with 12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linear and nonlinear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in UK Biobank. Eur Heart J. 2021 Sep 7;42(34):3349-3357. doi: 10.1093/eurheartj/ehab170.
4.Windred DP, Burns AC, Rutter MK, et al. Personal light exposure patterns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nalysis of 13 million hours of light sensor data and 670,000 person-year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 Lancet Reg Health Eur. 2024 Jun 5; 42:100943.doi: 10.1016/j.lanepe.2024.100943.
- 张爽, 李莲, 黄育北,等.成年人睡眠时间对体重增加和肥胖风险的Meta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36(5):519-525.
6.Williamson AM, Feyer AM. Moderate sleep deprivation produces impairments in cognitive and motor performance equivalent to legally prescribed levels of alcohol intoxication. Occup Environ Med. 2000 Oct;57(10):649-55. doi: 10.1136/oem.57.10.649.
7.Wang X, Xu Y, Li X, et al. Day-to-day deviations in sleep parameters and biological aging: Findings from the NHANES 2011-2014. Sleep Health. 2023 Dec;9(6): 940-946.doi: 10.1016/j.sleh.2023.07.018.
8.Fang Y, Forger DB, Frank E, et al. Day-to-day variability in sleep parameters and depression risk: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raining physicians. NPJ Digit Med. 2021 Feb 18;4(1): 28.doi: 10.1038/s41746-021-00400-z.
审核专家:韩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