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美军为何一主动进攻就惨败?邓华回忆:毛主席多次预测到美军意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美军为何一主动进攻就惨败?邓华回忆:毛主席多次预测到美军意图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0/15/30029851_1147213326.shtml

毛主席的战略眼光有多厉害呢?纵观红军时期到朝鲜战争这几十年的历史,我军在很多关键之战都能看到毛主席的超强谋略和眼光。毛主席有着敏锐的战略思维,他总能通过一些战场上的细节,或者战报中的细微处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很多开国将领对毛主席的评价是很高的,他们哪怕在晚年的时候也时常在一些公开场合赞叹毛主席的伟大。


领袖毛主席

很多开国将领在晚年时都表现出对毛主席真挚的感情和钦佩,虽然那个时候毛主席已经逝世多年,但是老将军们一提到毛主席,言语之中充满对毛主席的怀念。

比如说叶剑英元帅,他曾经很激动地说道:“我这样的人,如果不是跟随毛主席,我很可能只是在南洋做一些小买卖,绝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毛主席永远是我的领袖,永远是我的导师。”

还有像张云逸大将也说过:“我跟随过孙中山先生,也跟随过黄兴将军,后来跟随毛主席革命了一辈子。很多人觉得我资历老,所以就觉得我肯定有大本事。其实我们这些人都是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成功的,多少关键时刻,都是毛主席带领我们走出困境的。”

朱德总司令很早就上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了,朱德总司令可是跟随蔡锷将军参加过护国战争的人物,半部近代史他更是见证者,可是朱德总司令曾经很诚恳地说道:“毛主席有些时候做出的一些决定让人难以理解,尽管他和我们解释了,我们依旧不能理解。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毛主席一定是对的,我们一定是错的!”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的很多高层难以想象他们武器装备那么先进的部队为什么就输给了连供给都有问题的志愿军呢?其实不止美国的高层没有搞懂这个问题,就连我们当时的很多知识分子也难以理解其中的原因。

1977年邓华将军在担任军事学院副院长的时候,有一位研究装甲技术的专家和邓华将军聊天,这位专家说道:“我们装甲部队发展得越来越长,战斗力也越来越强。以前我们部队装备不先进,依旧能打败美帝国主义,现在我们武器装备发展起来了,就更不怕美国这样的国家了。”

没想到邓华将军当场就说道:“这话有道理,但是不完全对。当年我们志愿军能战胜强大的美军,最根本的原因是毛主席在大后方的英明指挥,毛主席总能精准预测到美军的战略意图,可以说我们打赢的大型战役都是因为毛主席能洞察先机。”邓华将军的话给这位专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王震将军也曾说过:“毛主席比我们早看了50年!”今天这篇文章就好好聊聊毛主席做过哪些具有先见之明的决定。

志愿军刚入朝鲜,毛主席就提醒彭德怀要用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

1950年的10月,毛主席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后,有个争论一直在军中流传着,就是我国当时还是农业国家,而美国早就已经步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双方国力的对比很悬殊,加上美军的武器装备比我们志愿军好太多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究竟能不能打赢美国呢?

关于大家心中的疑惑,毛主席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后来出版的《毛泽东文选》里详细记载了毛主席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毛主席说过:“美帝国主义实行的是不义之战,是不得人心的。虽然美国的实力强大,但这都是摆在账面上的东西,可以详细计算出来。而账面上算不出来的还有人心所向,还有一个国家为了保卫自己的决心,多年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在毛主席眼里,他重视美国拥有强大实力的事实,但是毛主席对待美帝国主义的态度和对待国民党反动派没有太多区别,毛主席称他们都是纸老虎。

在彭德怀率军前往朝鲜之前,毛主席带着周总理和彭德怀进行详谈,毛主席对这场战争的前途是乐观的,在毛主席看来,抗美援朝战争真正的意义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彭德怀作为多次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统帅级人物,他也是对自己的指挥充满信心。

毛主席此时的要求很明确,那就是叮嘱彭德怀一定要打好入朝的第一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此时美军自认为是世界的霸主,二战后重新建立起的世界格局更是让美国人骄狂得不可一世,如果第一仗打不好,让美军占据绝对的主动权,那么后面的战争肯定更加举步维艰。

彭德怀先行进入朝鲜后半个月左右,毛主席发来一份重要的电报,毛主席在电报中说道:“我仔细分析过美军目前的部署,我认为美军在仁川登陆后变得更加骄狂,所以美军一定会继续主动进攻北朝鲜人民军,我军多年来最大的战术优势有两点,一是我军擅长近战夜战,二是我军擅长集中优势兵力迂回穿插歼敌,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诱敌深入。美军此前从未与我国军队有过交手,我们的打法他们很陌生,诱敌深入一定可以取得奇效。”

毛主席的这份电报美容看上去言简意赅,但是这份电报的背后却凝聚着毛主席连日来的研究心血。毛主席在中南海的一间办公室中悬挂了一张朝鲜半岛地图,仅仅几天的时间,这张地图上就已经被毛主席用红蓝铅笔画满了线条。

毛主席
根据李银桥卫士长回忆,在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之前,毛主席几乎就待在了抗美援朝战争临时指挥室中,周总理等人大小事情几乎都到这里向毛主席汇报,我们也很自觉地保持安静,生怕打扰毛主席思考重要问题。

彭德怀看到电报后心有感悟,他在经过多天考察后认为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是绝对正确的,因为朝鲜半岛“三八线”附近的地形狭长,所以彭德怀决定将我军主力分为东西集团军两大部分,并准备在第一次战役中吸引敌人全线追击,再让各主力从敌人部队之间的缝隙穿插迂回,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

彭德怀将制定的详细战术汇报给毛主席后,毛主席很快来了回电,这一次毛主席又说道:“美军现在只是怀疑我们出兵朝鲜,但是我们具体来了多少兵力他们一概不知,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可以保证战役的突然性。另外我建议不要一次性暴露我军全部主力,在最前线可以部署一两个军,其余主力要掩藏踪迹,等到反击正式打响,再全部压上打美军一个措手不及。”

从这次的电报内容可以看出,毛主席在大战前更多的是在细节上多叮嘱了几句,而第一次战役也正如毛主席所预料的那样,我军全线诱敌深入,在美军及南朝鲜主力猛追猛打的时候,我军其他主力开始秘密迂回穿插,等这些兄弟部队都到达指定位置后,我军本来一直后撤的部队突然开始反击,美军此时才发现他们不少部队的后方有我军的踪迹,但是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就歼敌1.5万人,赢得了入朝第一仗的开门红。

后来毛主席制定的诱敌深入的作战原则基本贯穿了整个朝鲜战争,这套战术百试百灵,给予了美军沉重的打击。

美军企图再来一次“仁川登陆”,毛主席洞察先机粉碎敌人阴谋

1953年的时候,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双方的僵持阶段,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已经消耗了高大800多亿美元的巨额军费,此时美军高层已经清醒认识到一点:“想要在正面战场突破志愿军的防线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美国刚上任的新总统艾森豪威尔显得很不甘心,他不想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战争中领导失败的总统,因此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也开始仔细研究朝鲜战场的态势,他企图寻找一种全新的方式赢得这场战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成了毛主席和艾森豪威尔之间的战略比拼,那么艾森豪威尔准备搞什么阴谋呢?

首先,子艾森豪威尔刚就任总统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预感到一些不一样的情况,毛主席在一次总参谋部的碰头会上这样说道:“杜鲁门走了!艾森豪威尔来了,此人成名于二战,他军人出身的本质会决定他和杜鲁门不一样。美国在朝鲜战争上的损失还未到让他们非罢手不可的程度,我认为艾森豪威尔一定会搞些新文章,我们前线的部队对此要有防范。”

这就是毛主席敏锐的洞察力,国际形势的任何一个新的变化他都能看到背后的本质,周总理当时就问道:“主席认为这些变化会是什么呢?”

当时因为没有太多具体的情报,毛主席分析认为:“美帝国主义很可能会扩大战争规模,比如他们很可能利用印度地区和我军作战,也可能利用台湾问题等等。如果美国人真的这么干了,我们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其实毛主席的这番分析是正确的,艾森豪威尔上台不久,他新任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就向艾森豪威尔提过要扩大战争的建议,只不过艾森豪威尔认为这样很可能会将苏联也拉进这场战争,所以他否决了杜勒斯的这个建议。

1953年的一月份,时任华东空军司令员的聂凤智将军将一份重要的情报汇报到中央军委,根据聂凤智的汇报,我军空军在侦查过程发现美军近期频繁调动战斗机,且数量惊人,并且美军的战斗机的动机并未和以前一样袭扰我军后勤部极限,而是频繁横跨朝鲜半岛的东海岸和西海岸。

这个情报引起了毛主席和邓华将军的注意,美军的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毛主席看着这个情报也陷入了沉思,首先毛主席确定这肯定是艾森豪威尔或者克拉克的新战术,但是美军的战斗机这么做并不能对我军的主阵地或后勤线造成威胁。

毛主席
毛主席通过仔细研究以及对美军以往的战术分析很快有了大胆猜想:“美军很可能是想利用其海军和空军的优势再来一次类似于'仁川登陆’的行动!”

当毛主席将自己的结论以电报的形式发给邓华后,邓华立刻紧张起来,如果美军真的在东海岸或西海岸搞登陆战,再配合其陆地部队,我军的主力会被敌人切割成两截,这样的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为了验证毛主席的战略分析,邓华立刻动用大量侦察机密切关注美军海军的举动,经过数日的侦察,我军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新情况,美军动用了六艘军舰在朝鲜半岛的西海岸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训练,甚至还出现了美国伞兵的身影。

这个新情报基本可以确定毛主席的分析是正确,邓华将军立刻将自己的看法回报给毛主席,邓华将军后来回忆此事时说道:“如果不是毛主席提前发现了美军的战略意图,我军很可能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可能还牺牲很多人。主席的战略眼光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提并论的。”

既然现在已经确认了敌人的真实意图,毛主席立刻就想到了应对之策,毛主席在发给邓华的又一份电报中这么说道:“我军前两次的阵地战开辟了新的打法思路,你邓华有大功劳。现在要立刻调集重武器和至少两个兵团奔赴西海岸和东海岸布防,阻止美军打登陆战,我已电令刘亚楼不必舍不得空军力量,有多少飞机就派多少飞机提供空中支援。最为重要的一点,我军必须在陆地上实行正面主动进攻,大纵深向前推进,压缩空间后就地布防转为阵地战,只要正面部队不给美军越过三八线的机会,他们的登陆战就是纸上谈兵。”

邓华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后立刻按计划执行任务,最终我军果然迫使美军放弃了所谓的登陆战。

邓华说,我军的前五次战役,每到关键的时候毛主席总会有神来之笔的招数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依旧没有收敛其狂妄的态度,他多次在国际上大放厥词,直到前四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在美军中的领导地位岌岌可危,那个时候的麦克阿瑟非常郁闷,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美军一越过三八线就会惨败。

邓华将军在晚年接受《解放军日报》的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抗美援朝战争,毛主席一直负责战略上的大方向的把握,彭老总则负责具体战术的制定,他们两人都是十分厉害的。我们的前五次战役中,很多仗其实是打得很惊险的,但是每每到了关键时刻,毛主席往往能及时给出最正确的建议,最终我军会坚定地赢下最后的胜利。”

邓华将军历任志愿军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他的话可以肯定是从一名亲身经历者的角度出发的。最为让人感觉神奇的是,毛主席身居北京,他只是根据彭德怀、邓华等人发回来的战报加上一张地图便可以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还能做到战无不胜,试问就凭这一点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就拿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来说吧!经过前三次战役后,美军共被我军歼灭了5.8万人,麦克阿瑟此时也有所警醒,但是他依旧没有放弃主动进攻,只不过他让各主力部队加强了联系,用先进的通讯设备建设了一个联络网,为的就是各部队间随时通报最新情况,以此来发现志愿军各主力鱼护穿插的路线动向。

当然,这个情况再当时来说彭德怀等人还并不了解,不过经历了三次战役的胜利后,毛主席反而变得更加谨慎了,虽然我军诱敌深入的作战原则没变,但是毛主席很清醒地认为同样的战术不可能一直对敌人有效。

邓华将军
到了第四次战役打响前,毛主席决定这一次要在战术上做些改变,目的就是要继续诱使美军孤军深入,并切断美军主力间的联系,因为麦克阿瑟喜欢搞全线进攻,毛主席立刻指示彭德怀说道:“美军东西两线的主力联系越来越紧密,我认为在小范围内切割美军已经不起大的作用,干脆西顶东放或者东顶西放,让美军东西两线的两个大集团军拉开距离,然后放其中一线的美军进来,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大范围迂回包抄,歼灭敌人更多的有生力量。”

彭德怀看完毛主席的指示后对毛主席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完全认可毛主席制定的战略方针,于是彭德怀让志愿军50军和39军在汉江一线阻击美军的西线集团军,其余兵团主力集中到东线战场上准备打大仗。

当50军死死阻击住美军的西线集团军后,敌人东西两线的部队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于是我军在东线的三个兵团兵分三路,一路在中间佯攻,其余两路分别从两翼大范围包抄过去,这一打法直接导致了美军东线集团军的溃败。

毛主席用兵胜在科学分析并能洞察先机,这一点值得后世指挥员学习。其实除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外,毛主席一生中做过的英明军事决定还有很多,比如抗战时期毛主席提出的持久战,毛主席写就的《论持久战》更是清楚地分析了我军抗击日军的前途和命运,他还将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最后的战争走势也完全和毛主席预料的一样。

再比如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远超我军,但是毛主席下令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一路上吸引几十万敌人主力围堵刘邓大军,大大缓解了我军在其他战场上的压力,而且刘邓大军成功进入大别山地区后,刘邓大军主力进可威胁国民党的腹地,退可支援中原地区的华东野战军,我军在整体战局上慢慢占据了主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