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脱欧公投到今日困境,大英究竟如何作茧自缚,各种骚操作只为失去大国地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脱欧公投到今日困境,大英究竟如何作茧自缚,各种骚操作只为失去大国地位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9A09HR600

英国脱欧公投后,试图通过搅动欧洲局势、推进全球战略来延缓经济崩溃,但反而加剧了国内外各种危机。从卡梅隆的政治误算,到特雷莎·梅的软脱欧,再到约翰逊的硬脱欧,英国在这一过程中似乎一直在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但每次尝试都被现实击得粉碎。

英国的外交政策,500年来始终如一——“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这一核心理念源自早期的帝国战略,目的是通过削弱欧洲大陆的统一性,以维持自己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然而,进入现代,尤其是脱欧公投后的英国,已深陷一个难以自拔的困局:为了维持金融业的相对安全,英国试图通过搅动欧洲局势、推进全球战略来延缓经济崩溃,但最终却未能如愿,反而加剧了国内外的各种危机。

从英国的全球霸权到如今的困顿境地,这一切的转折起始于2016年那个决定命运的公投——脱欧。脱欧的阴影不仅没有使英国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反而让这个曾经的全球金融中心陷入了内外夹击的局面。更让人意外的是,脱欧之后的英国,似乎一直在试图通过“政治操作”来拯救自己,但每一步棋似乎都走错了,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态度和欧盟的排斥,英国的未来,似乎变得愈加扑朔迷离。


2016年,英国公投结果显示“脱欧”派以微弱优势领先于“留欧”派

脱欧公投:英国自我封闭的开端

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出炉。当天,第53任首相大卫·卡梅隆宣布辞职,这一决定标志着英国政治和外交走向的重大转折。卡梅隆原本支持英国留在欧盟,但为了在竞选中获得脱欧派的支持,他承诺上台后会举行脱欧公投。谁曾想,这一承诺却成为了他的政治“致命一击”。

脱欧公投的结果令人意外,尽管卡梅隆和许多主流政治力量主张留欧,但公投最终的结果却是大多数英国选民选择脱欧。卡梅隆的辞职,意味着将脱欧的“烂摊子”留给了继任者——特雷莎·梅。

特雷莎·梅上台后,面临着英国与欧盟的脱欧谈判。她试图通过软脱欧策略,保留英国与欧盟之间的紧密关系。然而,这一策略不仅遭到了国内强硬脱欧派的激烈反对,也在与欧盟的谈判中屡屡碰壁。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在议会中的反复被否决,导致脱欧进程被拖延,英国经济和政治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加剧。

从软脱欧到硬脱欧:约翰逊的政治博弈

随着特雷莎·梅的辞职,鲍里斯·约翰逊成为了新的首相。约翰逊作为硬脱欧派的代表,提出了一种更加激进的脱欧方式,甚至不排除无协议脱欧的可能。为了推进脱欧进程,他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通过选举,约翰逊获得了议会的支持,终于在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

然而,脱欧并非英国期望的“重生”,反而暴露了英国面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脱欧四年间,英国金融业的损失惨重,流出的资产高达1.3万亿欧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10%。摩根大通、巴克莱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将业务迁往欧盟国家,英国金融业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削弱。

与此同时,英国急于通过英美自贸协定来缓解脱欧带来的经济冲击。然而,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使得这一希望落空。特朗普对自贸协定的反感深入骨髓,他认为与其他国家的自贸协议只会让美国处于不利地位。此时,英国对自贸协议的期望几乎成为了空想。

俄乌冲突:英国外交的失误与后果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英国在这场全球冲突中扮演了一个积极的角色。鲍里斯·约翰逊亲自访问基辅,劝说乌克兰政府拒绝与俄罗斯谈判,并承诺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这一策略显然是在为美国的欧洲战略做准备,英国的行动实际上充当了美国的“马前卒”。

然而,这场冲突并没有像英国所预期的那样带来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优势。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开始,英国的经济遭遇了更大的压力。英国天然气价格暴涨,通货膨胀超过了10%,而英国国内的民众生活成本也大幅上升。与此同时,英国的非法移民问题愈发严重,政府的应对措施显得毫无成效。

尽管如此,英国并未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到2023年,英国总共向乌克兰提供了128亿英镑的军事支持,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援助国。英国的财政支出和民众的生活水平恶化,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的执政危机愈发严重。

内外压力与政府更迭:英国的政治动荡

2022年,英国政坛陷入了严重的动荡。鲍里斯·约翰逊因一系列丑闻辞去了首相职务,而继任者利兹·特拉斯在上任不到50天的时间里,也因金融市场危机而被迫辞职。随后,前财政大臣苏纳克接任,面对的是更加恶化的经济形势和愈加严重的政治危机。

2023年,英国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涵盖了铁路、公共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几乎让公共服务陷入瘫痪。与此同时,英国依然坚持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试图在全球政治中维持一定的存在感。然而,国内经济的崩溃却使得这一外交政策越来越失去支持。

2024年,英国首相苏纳克为了应对经济困境,决定提前举行大选。然而,保守党在这次选举中的惨败,意味着工党重新执掌政权。斯塔默领导的工党虽然成功上台,但并未能给英国带来新的希望,反而加剧了政治的分裂和混乱。

外交重大失误:工党干预美国大选

工党上台后,英国的外交政策似乎更倾向于支持美国。2024年,工党政府被曝出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进行干预。特朗普竞选团队向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提出投诉,指控斯塔默政府通过捐款、制定选举策略以及在摇摆州帮助民主党等手段,干预了美国大选。这一行为引发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强烈反应,使得英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必然会对英国政府的干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并威胁将对英国实施关税。英国也因此面临着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在经济上,英国的选择变得愈加困难。与此同时,斯塔默政府也在努力修复与欧盟的关系,但与欧盟的摩擦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移民问题和脱欧协议的实施上。

英国全球战略的失败与未来选择

从脱欧到俄乌冲突,英国一直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维持其在全球的影响力。然而,这些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脱欧后,英国虽然摆脱了欧盟的束缚,但却面临了更加复杂的经济和外交局面。与美国的关系逐渐紧张,且在特朗普和拜登的不同政策下,英国始终未能找到一条稳定的道路。

在全球战略的博弈中,英国的力量逐渐被边缘化。无论是与美国的贸易协定,还是在欧洲的外交斗争,英国的政治投机已经无力改变国际局势。英国这个曾经的海上霸主,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未来的出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英国的外交政策,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变,始终未能摆脱“分裂欧洲”的传统。然而,随着全球格局的变化,这一传统的政策已经开始显现出致命的缺陷。通过搅动欧洲局势、在国际舞台上投机取巧,虽然曾为英国带来过一些短期的利益,但如今却正在以极高的代价侵蚀着英国的未来。

经济的衰退、外交的孤立,以及内部政治的不稳定,正成为英国未来不可忽视的挑战。如果英国继续依赖这种投机主义外交,它将不可避免地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