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变老,6个越早知道越好的真相
关于变老,6个越早知道越好的真相
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但人们对衰老的理解往往存在很多误解。本文将探讨关于衰老的六个真相,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衰老过程,为健康老龄化做好准备。
扎心的真相:变老是瞬间发生的
第一个转折点可能是34岁。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团队发表过一项研究,通过血浆蛋白的变化发现,人有三个骤然衰老的节点:34岁、60岁和78岁。人类血液中蛋白质的水平变化和身体机能的衰老息息相关,而这三个年龄点蛋白质水平的变化最为显著。也就是说,最早在34岁,从皮肤到骨骼、从头发到肌肉……你的身体也许已经经历了一轮显著的衰老,就像是一辆开过了十万公里的老车,难以避免地走向机能的退化,进入需要频繁保养的阶段。
这两个岁数,衰老相关疾病发病率会骤升
斯坦福大学那篇论文,研究重点围绕与人体皮肤弹性和光泽相关的蛋白质变化。但这项研究只分析了血浆蛋白变化,样本未免过于单一,使结论存疑。从整体健康的角度,身体机能也存在断崖式衰老吗?今年8月,国际学术顶刊《自然·衰老》上发表的一篇最新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很不幸,是的,确切时间点在44岁和60岁。到了这两个岁数,人体代谢会显著变慢、衰老相关疾病发病率骤升。注:研究采取了血浆蛋白外更多样本,包括血液、粪便、皮肤、口腔和鼻腔等,最终获得了近2500亿个数据点,弥补了斯坦福研究的不足44岁——你的心血管、脂质和酒精代谢将会发生明显变化。60岁——免疫调节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显著改变。
但有些疾病,会越老越轻
变老和生病的故事我们已经听了太多太多,接下来,我们说点积极的。有些困扰已久的症状会在变老中慢慢消失。比如,偏头痛。研究发现,从50~60岁开始,偏头痛的发病率就会逐渐降低,70岁以上的人群中,只有10%的女性和5%的男性仍然报告有偏头痛。病,有来,也有走的。积极锻炼,平衡饮食,我们可以努力让健康的状态久一点,更久一点。
就算70岁,你的大脑还在进步
变老不仅是生理层面的,有时也是社会观念层面的。在体面迎接衰老之前,我们可能已经面临中年被年龄歧视。35岁被辞退,40岁高管找不到工作……年龄歧视来的越来越早,仿佛人只要跨过某个年龄,就会变得心智倒退,再也无法在职场中进取。从生理看,根本不是这样。人脑是越用越灵活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指出,大脑是随着运作而变化的。随着学习的不断进行,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也会增加。
西雅图纵向研究(Seattle Longitudinal Study)也证明了这点。这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历时最长的一项:所有的志愿者每过7年都会接受一次测试。研究从1956年开始追踪6,000人的心智能力。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志愿者们出现了反应变慢的情况。但他们在四五十岁时候的词汇、空间、方向、言语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都要好于二十来岁。可以这么说,人到中年绝不意味着脑力的衰退,反倒是渐入佳境的巅峰时期。到了60岁后,年纪大也并不意味着忘性大、不能再学习新东西。心理学顶级杂志《心理科学》上就有一份研究发现,在记忆力和反应速度方面,人在20岁左右达到巅峰,后续进入缓慢的下降,但直到70岁之前,下降都较为平缓。而在语言、社交等方面,一直到60岁之前,我们的表现都在持续上升。
哪怕是70岁,我们的某些认知能力居然还在上涨。今年8月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的研究论文指出,人们普遍认为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会随着变老而下降,但他们发现,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中的关键因素还在随年龄变得更好。那为什么我们总把年老和记忆差联系在一起呢?这可能和刻板印象下,老年人被打压的信心有关。一项北卡罗纳大学的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人常常低估自己的记忆能力,从而养成了回避记忆的习惯,无法充分发挥大脑的能力。缺乏信心可能会成为一种自证预言——因为缺乏使用,记忆能力就逐渐衰退了。学习新技能,不向社会的刻板印象屈服,是另一种面对衰老的英雄主义。
交朋友比养儿防老,更幸福
有什么可以让老年生活变得更好一些呢?社交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研究都发现,孤独感会显著损害老年人的幸福感,还和老年抑郁存在显著相关。一项荟萃研究分析了286项过往关于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社交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个意外的结论:相比于子女,与朋友交流更能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尽管,老年时我们最放心不下的,也可能是这帮朋友。希望我们老时,也依然有最亲密的好友,为我们笑、为我们高歌、为我们飞舞。
变老,并不等于断崖式悲伤
这是著名的U形曲线。人生最幸福的时候是童年和老年。一份研究调查了超过34万人的研究也发现,老年人会有更少的压力、担忧和愤怒,老年的生活幸福感也会相比于中年出现上升。疾病、体力不支,确实会让人倍受打击。但在此之前,不要忘了环顾你的四周,也有一些退休的老年生活,并非都是丧气。长期锻炼养成更好的体魄、累计了人生的经验与财富,收获了一路的爱与被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追求自我……变老,或许也没你想象得那么糟。在经历真正的衰老之前,我们对衰老的评价,很多是单一的,来自社会新闻、邻里八卦、年龄歧视的职场环境……50岁,40岁,35岁……有人说我们太老了,皱纹是丑的,白发是悲伤的,老人是虚弱的……总有人把老去和负面画上等号,而忘记了其实所有人终将老去。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变老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一个问题。它是一种难得的生命体验,把全世界所有的人类联系起来。变老,本就是自然的。我们需要的不是恐慌变老,而是为此做好准备,尽可能延长生命的健康周期。看待具体的问题,迎接具体的挑战。JAMA子刊一份持续10年的研究发现,积极地面对衰老可以减小压力对心血管的伤害,增强自我效能感,并促进人们保持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这些积极的改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衰老带来的身体机能的退化。尤其是年轻人,虽然很难,但还是要勇敢、要活出强大的自我。祝大家都能健健康康、活得潇潇洒洒。
本文原文来自丁香医生